{其实最关键的就是严守宫门之禁。}</p>
{东汉十常侍之乱就不说了,那大唐玄武门跟公侧一样。谁想上就能上。}</p>
{而《宋史》记载,“外家男子,旧毋得入谒”}</p>
{后宫想乱政,既可以仰仗外戚,也可以勾结大臣,可无论跟谁串通总得内外相互联络吧?}</p>
{而且赵匡胤对宫门之禁有相当严密的规定,一旦违反,处罚也是极重的。}</p>
{譬如擅闯宫门者,判三年徒刑。即使有出入证件,但门卫“未受文牒而听入”,或者人数与证件不符的,均按擅闯论处。}</p>
{为宫中之人私传书信、衣物者,或者奉命传递而擅自开启者,处以绞刑。}</p>
{不得不说,大宋拿捏“七寸”的手段确实刁钻!}</p>
{一边摁住外戚,一边阻断交通,后宫真就成为一座孤岛了。}</p>
……</p>
大唐·高祖时期</p>
李渊啃着手里的胡饼若有所思。</p>
“二郎,你觉得这方法如何。”</p>
一旁的李建成幽幽道:</p>
“大郎觉得挺好……”</p>
李渊、李世民:……</p>
“咳,阿耶。”</p>
李世民避开某人幽怨的目光,看着同样避开目光李渊道:</p>
“宋太祖的制度非常契合大唐的种种弊端。”</p>
“要是用,也能用。”</p>
“但效果可能要打一些折扣。”</p>
李渊闻言叹息,沉默片刻,缓缓道:</p>
“那就慢慢来吧。”</p>
……</p>
大唐。</p>
李世民眼角轻扫过殿内大臣。</p>
自南北朝始,后宫的皇后、妃嫔都是出自士族门阀,因为先天具有极其庞大的家族势力。</p>
但经过五代十国的乱局之后,世族门阀应是差不多摧毁殆尽。</p>
加之宋朝特别注重科举取士,残存的士族只会日渐败落。</p>
而宋朝的种种行为都说明了一件事。</p>
士人有很大的权力,似与皇帝不相上下。</p>
刨了世族根基,自然不用多虑他们的想法。</p>
李世民又一次看向李承乾。</p>
稚奴对抗世族弄出了一个武周。</p>
高明又会做出什么呢?</p>
天下岂有三百年天子乎?</p>
也许朕也应该立条祖宗之法。</p>
……</p>
大宋·真宗时期</p>
赵恒完全不担心。</p>
虽然这帮人一天天跟狗盯骨头一样的盯着朕。</p>
但他们的确也有些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之意。</p>
毕竟“天下广大,卿等与朕共理,当各竭公忠,以副任用。”</p>
太宗的一段话可是让他们有了想都不敢想的权力。</p>
……</p>
【时,右司谏范仲淹、御史中丞蔡齐、殿中侍御史庞籍。三人代表文武百官连连上书。】</p>
【最后一致决定,尊杨太妃为皇太后,但删去“与皇帝同议军国事”的字眼。】</p>
【宋仁宗正式开始亲政。】</p>
……</p>
{庞籍,庞太师?}</p>
{那个叫庞吉庞太师,很多人误以为原型是这位庞籍,其实压根就对不上号。}</p>
{历史上的庞籍为人正派耿介,史载其“治民颇有惠爱”,与范仲淹、韩琦等人交情深厚,还提携司马光、狄青等一批青年才俊,不应该替一個虚构的人物背黑锅。}</p>
{咦?狸猫换太子不说吗?}</p>
{那有什么好说的?明清硬黑。再者说宋真宗又不是不知道这事,宋仁宗也知道啊。}</p>
{嗯……虽然死刘娥死后才知道的……}</p>
{而且这玩意在宫里又不是不常见。}</p>
……</p>
大宋·仁宗时期</p>
坐在中位之上的赵祯看着天幕里后世之说,轻笑道:</p>
“看来后世子弟对庞卿多有误会啊。”</p>
周围环绕赏花的众臣轻笑几声。</p>
一位紫袍大臣看着笑而不语的庞籍打趣道:</p>
“庞相当年的一句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焚之,可是让我等捏了把汗啊!”</p>
赵祯笑着倒了杯水,</p>
“庞相是不顾宰相意的天子御史。”</p>
庞籍笑着道:</p>
“臣能有此胆魄,是多亏当时范侍郎率先进言。”</p>
话一出口,庭院内瞬间安静。</p>
……</p>
大清。</p>
康熙回忆了一阵宋仁宗他生母的事情。</p>
“呵,皇后身边的侍女……”</p>
“没活活杖毙这攀龙附凤之辈,刘太后已经是宽厚仁义了。”</p>
“还给她上封号为宸。”</p>
“这是天大的恩德,那李氏应该感恩戴德。”</p>
“不然,大宝之位岂容贱婢所生之人染指。”</p>
一旁胤禛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p>
“啪。”</p>
一块吊牌扔在案桌上。</p>
康熙摆了摆手腕。</p>
“拿着,跪安吧。”</p>
胤禛看清木牌上的四个字。</p>
戒急用忍。</p>
嘴里不由微微发苦。</p>
……</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