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孙策的难题(1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427 字 5个月前

新汲一战,江东军万余精锐步骑与曹军两万余众合战三日,最终以曹军外将叛变,前后夹击,而导致曹军惨败而归,被斩首数千人,全军奔散。</p>

这一战的意义不仅仅是击溃了曹军在兖、豫一带的主力,更是彻底打散了曹营的军心,大量城池望风而降,整个汝南境内,皆改旗易帜,归顺袁、孙联军。</p>

徐晃所部所到之处,纷纷有豪杰引军投效,待其横扫右翼,率军抵达许县之时,已经收义师、群盗上万人。</p>

以两万之众,将许县的退路彻底截断,这意味着曹军前线再无法获得后方的补给。</p>

而周瑜、吕蒙、孙策也借此大胜之威,迅速扫清了整个颍川西部各县,汇师于许县城下。</p>

别看曹仁那两万余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包括夏侯惇所部驱市人而战,战力不足一提。</p>

可那也已经是荀彧能动员的颍川、汝南一线全部的青壮了!</p>

随着这两万人覆灭,荀彧手中再无任何可用之兵,只能拉许县城内的士吏、工匠、青壮上城,做最后的抵抗。</p>

这也是必然的,颖、汝两郡曾数遭摧残,人口早已不复往日,两个郡的总人口能有数十万人就是极限了。</p>

曹军数万主力被破,孙策这里又汇聚了十万之众,可以说整个颍、汝一线都被卷入了烽火狼烟之中,所有青壮都被强征作战。为了定中原之归属,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已经是既定的事实。</p>

荀彧就算是有天大的才能,也无法在这种星火燎原的局势下,凭一己之力守住颍川这片平原腹地。</p>

不过他也很清楚,指望他自己击溃孙策大军主力乃是痴心妄想。</p>

虽说为了守颖、汝,曹军也在本地部署了数万军队,但大部分都是青壮、屯卒等乌合之众。真正的曹军精锐也就不到万人。</p>

曹军的主力都已经被曹操带到了黄河一线,对垒袁绍去了。</p>

他荀彧要做的就只是拖延时间,以待曹操击破袁绍,然后主力回援南下。</p>

但当今局势下,十分巧合的是,他所期待的也正是孙策所期待的!</p>

因为袁绍此刻给他的压力和威胁有些过于严峻了。</p>

十余万众兵围许县,孙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他亲自带着部下文武巡营之后,站在一处只有十几米的高坡上,俯视这一片巨大的联营。</p>

联军十万余人,联营四十余里,将许县围得水泄不通。</p>

但其中大部分皆是汝颖一带的义军和豪杰部曲。</p>

他们不仅规模庞大,且士气高昂,在孙策大军攻城之前,就主动为大军填平了城南方向十余处护城河,每处都不低于数十步,然后又垒土坡于城前,数日之间城外土坡几乎与城墙等高。</p>

孙策眉头紧拧,扫视一圈后,语气凝重的说道:“袁绍威震河朔,名重天下,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豪杰义师,胜兵举旗者莫不争赴其庭。这许县城下,胜兵六七万,有多少是归附我江东?又有多少是奔袁绍威名?一旦……”</p>

一旦后面的事情,孙策没有再说下去。</p>

凡同盟作战,往往因衅而败,就是因为事业未竟便各怀鬼胎,互相提防。</p>

所以孙策作为江东之主,南方战线的主帅,自然不宜先启两军之嫌衅。应该凡我同盟,皆戮力同心,一视同仁。</p>

可眼下这些举袁绍旗号的义师、群盗,实在是让孙策不得不提防。</p>

如今他们能为袁绍反叛曹操,将来南北战事再起,他们自然就能为袁氏再反江东。</p>

豫州是江东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才打下来的,当然不可能交给袁绍。</p>

可汝南这袁氏故地,在袁、孙交恶的情况下,着实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机。</p>

而不说将来,哪怕眼下,如果袁绍击败了曹操,他们蜂拥而起,掀起叛乱,举郡归降袁绍,请袁绍任命汝南太守或者豫州刺史,那孙策大军就不得安了。</p>

袁绍可以从容整顿局势,孙策却不得不引军到处奔波平叛。</p>

到时候袁绍将以五州甚至六州之地攻击孙策手下的荆、扬两地,再加上一个近乎完全残破的徐州。</p>

张纮为谋主,自然要对此有所思虑,当即给出谏言,说道:“私以为,豫州若为将来南北对垒之地,于我江东将极为不利。将军纵任命一豫州刺史而董督前线,亦难处处生乱。而如今汝南举旗者不可胜数,将军又难收其兵权。若袁绍大军举于外,群寇叛于内,则豫州非复我等所有。”</p>

孙策十分认可的点头,这也是为什么孙策直接给那些归附的群盗表奏为关内侯!</p>

这就是孙策在趁机拉拢人心,并竭力收取其兵权。</p>

关内侯是没有封地的,只有秩俸,十余万钱的秩俸,孙策还是给得起的。</p>

而且这些人只有关内侯的爵位,没有任何官职,也就是有虚爵而无实权,与江东将校有着显著区别。</p>

江东的将校若封侯拜将,那封赏都是实权将职,加亭侯起步,比如贺齐是偏将军,东陵亭侯。吕蒙是讨逆将军,安亭候,这都是大权在握的将军,将来可能更进一步到乡侯甚至县侯、万户侯。</p>

这才是江东将校所追求的,不似那些关内侯基本上爵位就固定在此了,几乎不可能再获升迁。</p>

孙策现在所做的就是,让江东的这些将校,尽量去整顿愿意接受江东印绶的豪杰、义师部队。</p>

只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进度十分缓慢。</p>

就像张纮所言,一旦将来袁、孙两军交恶,这些武装割据的豪强,极有可能立即叛逆,献城归于袁绍。</p>

袁氏的故吏和宾客,以及大量的豪强、俊杰还是认为袁绍名动天下,最有希望混元一统。</p>

毕竟天下还是庸才居多,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清局势。</p>

所以孙策问道:“若形势如此,依卿之见,我等当如何治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