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冥女归唐,人世间 人世外的动静!
人世间!
唐帝国,天启十六年的夏末日,酷暑难耐之时,有一场雷霆夹杂着狂风暴雨。
跟随着自瓦山烂柯寺逃出出来的冥女,一路随行直奔唐国都城长安之南的大山之下而去。
这一场雨足足下了小半个月,长安城的不分坊间,犹如一片泽国。
唐帝国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的粟米也被雨水浸泡,根系悉数烂掉了,粮食大范围的减产。
钦天监一干预测天象人等,皆是被送入了大理寺的大牢内。
钦天监预测天象虽然时有不准,但是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不准,一脸数个月的大雨。
让唐帝国境内的多个郡县,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洪涝灾害,而土阳城一线的帝国镇北军。
也因为军粮的运送不济,已经开始沿着金帐王庭一线打柴,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唐王宫,御花园内!
唐王李仲易看着,一脸憨厚老实的新任钦天监监正,问道:“宋监正,这一场大雨何日能够结束,你们钦天监吃着帝国百姓的税赋,难道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吗?”
今年的烂柯盂兰节,很是不同寻常,出了很大的乱子,但哪怕是帝国的暗侍卫,多番调查,也不见丝毫的消息。
但可以明确的是,在瓦山爆发了一场大战,烂柯寺已经毁了。
钦天监新任监正,无奈的解释道:“启禀不下,根据钦天监所预测,这一段时间,应是无雨,但不知为何,有雷声滚滚,狂风骤雨而来。”
“臣,的确是不知道,为何会发生如此,不符合天象之雨水。”
“臣,请陛下,革除臣钦天监监正一职,以儆效尤!”
他是不打算当这个钦天监的监正了,虽然他不知道烂柯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是作为一个修行者,隐约间他也能够,察觉到些什么不妙,比如说人世间,前一段时间广为流传的冥女事件。
况且去了烂柯盂兰节的书院教习,公羊教习却是不曾归来,能够让一位教习不敢归来的事情,那该是怎样的事情吗?
而且前不久,他在剑阁的某位好友来信,南晋大军调动频频,粮草已经征集大半。
在信中他大致知晓了某些隐秘,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他不能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在帝国内部,没有人会相信他。
李仲易眼神不悦的说道“宋淼,你不该如此,学着老监正那般。”
“唐国需要钦天监,为唐国的百姓们,预测未来的天象。”
宋淼取下头顶的冠,放置于御花园的草甸上,摇头道:“非是钦天监,无以预测天象,而是陛下不信。”
“星象更迭,有一颗大星,入了周天星斗轨迹之内,名曰‘妖星’。”
“这是司马公,交代于我的最后一件事情,永夜降临,大地冰封。”
“臣,也该回家,陪着家人,渡过这最后一段的时光了。”
他姓宋,是宋国人,少年与家人闹了矛盾,离家出走游历人世间,在神殿修行者,书院求学。
如今他已是不惑之年,也该回家了看一看父母了。
以前还不曾觉得什么,只是如今在这般大灾难之下,他不应在外游走,而应待在父母身边。
况且司马公之死,给他的触动很大,伴君如伴虎,司马公尚且如此,何况是他一外人。
除服后的宋淼,头也不回的随着内侍,离开了这座深渊似的王宫。
狂风骤雨依旧,宋淼行走于这雨水中,纵情高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慷慨激昂的歌声,回荡在朱雀天街上,自此唐帝国钦天监,陷入了停摆。
供奉入了牢狱内,监正辞官回乡,这给帝国未来的天象,还有祭祀,蒙上了一层阴霾。
国家大事,在戎在祀!
——
人世间!
唐帝国的洪涝灾害,并未影响到其他的国都,在这一段时间内,人世间的诸国,在暗中的调集兵马,并且水陆并进。
开始朝着唐帝国秘密的集结,人世间诸国在国内,开展了对唐国暗碟的大范围清洗。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清洗方式,尤为快速的解决掉了消息泄露的可能。
诸多重要关隘,一律不得放行任何人,如有人私自闯关者,夷灭三族。
在人世间的广袤土地上,来自人世间诸国的驿卒,骑乘着骏马,飞驰于人世间各地。
这一次就连,拦路劫道的土匪,也不敢出来晃悠了。
因为在前几天,因为一名驿卒之死,南晋几乎出动了,三千甲首辅以,剑阁洞玄境界的剑师,予以清剿。
乡间,小道上!
神殿的神职人员,与衙役一同,奔波在各处。
衙役们敲响了铜锣,口中喊道:“冥女降临,唐国包庇,永夜已至,人间不存,奉陛下令,召集乡勇,举世伐唐!”
而随行的神职人员,则是耐心的给乡间的南晋百姓们,解释起来了何为永夜,何为冥女。
在知道自己可能会断子绝孙后,南晋乡间的百姓愤怒了,十分的愤怒,汹涌的怒火,足以燃烧田野上,堆积的柴火。
神殿没有像人世间隐瞒这个消息,只是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动。
神殿告诉人世间,只要冥王之女死了,就能阻止永夜的入侵,然后谁也不知道,冥女死了,究竟是否会阻止,永夜的入侵。
但岐山大师所预言的六十甲子之论,却不敢让人世间的人们知晓。
人世间的普通百姓们,不需要知道真相,知道真相对于他们而言很是残酷。
所以神殿,代替他们承受了,这样的残酷事情。
剑阁,附近!
某条奔流不息的大河畔,剑圣柳白盘坐于一块青石上,看着远处的天际,说道:“六十甲子,永夜降临,书院包庇冥女,永夜已在,瓦山降临。”
“道门真修,收取永夜,这说明,道门或许有,抗衡永夜入侵的方法。”
“子清,夫子虽然有二层楼那么高,可是事关人世间的安危,书院此举,一如当年的柯先生,全然不顾及旁人。”
“可剑阁不同,剑阁属于南晋的百姓,所以剑阁响应,神殿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