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章 了生死(1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1927 字 4个月前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p>

这是一个大问题。</p>

人生都在怕中过,今天怕明天,年轻怕老,老了怕死。</p>

最大的问题是怕死,死了到哪里去?</p>

生又从哪里来?</p>

刚才讲了个四川土话:“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p>

四川人风趣的话很多,他们还有句土话:“除死无大事,讨饭到了家。”</p>

人生除死以外再没有大事,穷到了去讨饭,是穷到家了,没有再穷的了。</p>

如果讨饭都讨不到,那就是第一句,就是死嘛。</p>

这句话比皇帝的气派都大,人生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吗?</p>

生死是大问题,众生在生死中都有恐惧。</p>

尤其到断气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肯死。</p>

这是真的,我看多了。</p>

有一次一个老朋友从医院打电话给我,要我去一趟,因为他马上就要走了。</p>

我去了,他说,“这几年受了你的影响,对生死看得淡了,但还剩下几十万块钱,要我帮他决定是土葬还是火葬。”</p>

我听了火冒三丈,但硬忍下来了,就告诉他,你学佛几十年,还写了许多书和文章,像是悟了道的,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还这么不通?</p>

佛说一火能烧三世,你死了剩几根骨头还要装个棺材运回家乡埋葬,为什么不把这钱用来做点好事?当然是火葬嘛!</p>

他勉强点了头,但是后来还是交代用土葬,把剩下来的钱全部用掉。</p>

唉!这种事我看多了,中国人有句老话:“好死不如恶生”,最痛快的事都不愿意干。</p>

我常去看临死的朋友,人将死的时候,味道很难闻,有股尸气,每次去都是准备生场病的。</p>

文殊师利菩萨在这里问怎么样了生死,学佛的人死后到哪里去。</p>

这个问题要详细地讲,起码好几个钟头。</p>

真得道的人一念空,到死的时候很容易明心见性,中阴身最容易得道悟道。</p>

学佛的人常常讲,自己要是修好就可以不用来了。</p>

我就问,“你要到哪里去?你有去西方极乐世界吗?能不能去得了,还是问题。你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还有希望,否则就难讲了。”</p>

对不念佛的人,你死了不来,不来是去了哪里?所以叫你们修白骨观,做空观,你修得成,到时一脱离身体,一空灵马上认得,就定住了。</p>

几千年几百年不来,在这里定住很舒服,那是可以。</p>

没有这本事就不行了。</p>

不过大乘菩萨还不住在这样空灵的境界。</p>

现在根本的题目来了。</p>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p>

这个话是密宗了。</p>

从表面文字看,是说菩萨于生死中,靠如来的功德力量来接引。</p>

佛当然是会接引你的,但你平时不烧香,靠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p>

万一如来正巧感冒了,没能来接引你,那你去哪里?</p>

什么是如来?这就要批注了。</p>

你们念过《金刚经》的,如来代表一切众生、一切佛的自性本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p>

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生不死,如如不动,当下即是,是如来境界。</p>

你没有功德成就,就做不到如如不动,就空不了。</p>

所以,了生死要依自性如来,不是靠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p>

“当依如来”,这如来一方面是代表佛的名号,所有的人成了佛都是如来,另一方面是代表自性。了生死要依自性,自己的生死自己了。</p>

功德不是出钱布施,而是自己明心见性,修持到了,福德智慧就成就了,才可以了生死。</p>

因此你可以了解,真正了生死非大彻大悟不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留学的,因为那边有几位大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昼夜都在授课,去了是跟他们修习,还是要等你功德到了,见到自性如来,才算成就。</p>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p>

文殊师利菩萨真厉害,一步步追问。</p>

要了生死必须见到自性,既然要见自性,当于何住,住就是定。</p>

大乘不讲定,讲住,是停留的意思。</p>

你们虽然没有开悟,但是能不能回答当于何住?</p>

没有人回答?</p>

太谦虚了,我帮你们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p>

可是维摩居士的答复不用《金刚经》的说法。</p>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p>

他说,应该住在什么境界呢?</p>

是住在度一切众生境界。</p>

这同《金刚经》有什么两样?</p>

《金刚经》讲“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对不对?</p>

六祖在《坛经》上也告诉你,众生要“自性自度”,自己起心动念,乃至己身上的细胞细菌,都是众生,都使他处在同于空的境界,见到空性。</p>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