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章 品《维摩诘经》(35)(2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2729 字 6个月前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取就是执着,我们做人一辈子没有哪一点不想抓住的,都想取得,都想属于我。乃至朋友不和你讲话你就痛苦,因为去不得了。你的东西不见了就痛苦,因为取不得了。取是十二因缘的一种,取是最麻烦的。</p>

苏东坡自以为悟道了,一切无取,《赤壁赋》里他还是要取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自以为什么都不要,你看已经取了,已经被眼前的境界吸引住了。</p>

十二因缘都是在攀缘,人生都在攀缘,离开攀缘就无所取,就是菩提。</p>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异”就是变化,我们心理都有个变异,认为佛堂才有佛,闹区就没有,山林才有道,厕所就无道。</p>

这都是心念在变异,心念一清净就无往不至。所以不变异就是菩提大道,一切法平等故。</p>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一切法没有可比喻的,比量境界都不是,只要当下即是就是现量。</p>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最后,总而言之,道微妙到不可思议,当下即是。</p>

你只有证到菩提,才可以彻底了解,一通百通,否则你用世间的心量是永远无法求知的。</p>

你们看这一大段,难怪维摩居士叫作辩才无碍,抓住一个题目哗啦哗啦说下来,这还没说完呢!他算客气了,要是佛来说的话,还要说下去。</p>

佛在《华严经》上说个不停,说得你晕头转向,维摩居士还只提了一点。</p>

维摩居士虽然讲了那么多,我们可以用两句话归纳:“无往,无处”,菩提大道当下即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这个菩提你到哪里去找啊?</p>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忍诣彼问疾。”弥勒菩萨报告到这里,告诉佛说,维摩居士说了这一番话的时候,当场就有二百位天人悟道了,所以我没资格代表你去探病。</p>

弥勒菩萨这一段,为什么讲菩提讲了这么多?</p>

因为弥勒菩萨他们本来是同学,佛因为比弥勒菩萨精进,所以先成了佛。</p>

佛给弥勒菩萨授记,来生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成佛。</p>

弥勒菩萨难道没有悟吗?当然他悟了。</p>

但是他最后一点尾巴脱不掉,在哪里?</p>

就是没证得菩提,当下成佛。</p>

什么是菩提?现在告诉大家,哪里不是菩提?</p>

一切都是菩提,世间法没有哪一点不是菩提,只要当下能够悟了就是。</p>

所以《维摩诘经》可以研究,也可以不研究。研究而不好好修持的人容易起狂心,以为道理懂了就对了,我再告诉你们一次,只懂道理是没有用的。下一个是迦旃延,他也推辞了。迦旃延也是佛弟子当中学习小乘佛法的讲师级的人物。</p>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无常、苦、空、无我是根本的佛法,尤其是小乘佛法的基础所在。无常,简单的讲就是不会永恒的,会变去的。苦是说没有真正快乐,人世把轻微的痛苦当作快乐,因为受苦惯了,偶尔给你减轻一些苦的压力,就高兴了。</p>

迦旃延回忆有一次,佛给比丘们讲了小乘法的基础,其后他就替比丘们演绎自己的心得。不料维摩居士到来,指责迦旃延是在用凡夫的生灭心,给比丘们说法。思想、理论、学问都是生灭心,一个念头接着一个,思想生了随即又灭了。</p>

《礼记》中的《学记》也提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文章典故知识尽管渊博,没有真正自己悟道的见解,还不够格做人师。</p>

这里维摩居士说,迦旃延还没有悟到实相般若,也就是最高智慧。</p>

实相就是无相,所以般若无知,如果还有一个智慧境界存在,就不算。比方真正最高学问的人,常觉得自己没有学问。乃至到了文字一字不识之境,没有了文字相,如上文维摩居士对须菩提说;“智者不着文字……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对目犍连说;「法无名字,言语断故。”</p>

释迦牟尼佛三十一岁悟道之后,先说的法是小乘的无常、苦、空、不净、无我、寂灭,度人无数,证得阿罗汉果,这些都记录在中文翻译的《四阿含经》中,有凭有据。为什么佛到了八十一岁临终前所讲的《涅槃经》,却提出常、乐、我、净?</p>

佛学讲无常,万物不会永恒存在,是对现象而言。中国《易经》讲变化,万物万事无时无地不在变化,讲的是原则;所以通其变者是圣人,凡夫为其所变。用我们上课作比方,所讲的每一句话,一生一灭都过去了,的确是无常。是真无常吗?</p>

我们能知之性却常在,不随时间过去苍老死亡。昨天的事是过去了,但是我今天知道昨天的事过去了的这个,是不变的。所以维摩居士说「诸法毕竟不生不灭」,生灭只是现象,你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p>

你看了一本书或懂了什么道理,这不是感觉状态。但感觉状态的舒服、高兴、快乐都是由心理引起的感受,是唯心所造,唯识所生,这个一剎那的作用其体性是空的,也是生灭作用。</p>

大家若被我骂是神经病,一定生气。其实这一句话讲过就过去了,你生气是自生气。你打坐要求空就是个傻瓜,你空得了吗?空是它来空你,你是空不了它的。你不求有也不求空才空,诸法究竟无所有嘛!</p>

好久以前我为这个题目做了一次演讲,就感叹为什么这许多人要为“我”、“无我”争辩不已。</p>

什么是无我?是佛的方便佛法,做人做事必须处处要有我,例如写文章无我是写不好的。有我中间就是无我,是证入形而上时,放弃了我见,才达到无我。</p>

其实无我才是个大我,这个我与无我是不二的,就是一。</p>

这个不二就是佛教文学的妙用。《金刚经》讲无我多加一个相字,无我相,要你不着相,不要被现象所骗。</p>

你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意思参通了,不二法门就懂了。</p>

什么是涅盘?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不空也不有,本来清净,所以自性本来就是涅盘。</p>

一切法本来都是无生,但不说绝对,一说绝对就落入相对了,这个绝对是没有的。这是佛法的逻辑,法本不然,你不能说它是肯定还是否定。本来没有生过,所以现在也没有灭去,这样叫做寂灭。</p>

听了维摩居士的说法,所有当场的比丘都得到解脱了。所以迦旃延也说没资格代表佛去探病。</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