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赵王,还是好好想想吧(1 / 2)

说实在的,刘胜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身临这样的场面。

——蹲在跪地匍匐的兄长刘彭祖面前,对兄长兴师问罪。

曾几何时,刘胜和刘彭祖,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手足;

兄弟二人之间的情谊,几乎只能用‘亲密无间’这四个字来形容。

无论去哪里,刘胜都不忘带上刘彭祖,或者说是跟在兄长身后。

便说当今天子启继位之后发生的事,凡是刘胜在的地方,也总是能看到刘彭祖的身影,陪伴在刘胜左右,甚至是挡在刘胜身前,将弟弟护在身后。

——先帝后元七年,发生于上林苑的野猪事件,惹得年轻气盛的刘胜勃然大怒,对着郅都就是一记老拳;

随后,刘胜更是亲自出现在常朝日的宣室殿,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的面,弹劾郅都护驾不利,坐渎职。

虽然最终,刘胜得以‘报仇雪恨’,后来也同郅都冰释前嫌,但在当时,天子启对刘胜这番举动采取的态度,却是各打五十大板。

也正是在当时——在天子启出于给执拗的丞相申屠嘉,以及不省事的小儿子刘胜‘找点事做’的考虑,让刘胜拜申屠嘉为师的档口,刘彭祖站了出来。

为了避免刘胜拜师丞相,可能找来准太子刘荣、准皇后栗姬的嫉恨,或者说是为刘胜分担火力,刘彭祖主动提议:和刘胜一同拜师。

即便后来,栗姬仍旧还是因此事,而将刘胜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刘彭祖也还是日日带着刘胜一起,前往申屠嘉的故安侯府听课;

一直到吴楚之乱平定之后,老丞相申屠嘉不堪重负,病死于任上,皇七子刘彭祖,都始终不曾将弟弟刘胜推到身前。

这期间,还有晁错受天子启指使,暗中损毁太庙庙前,意图设计丞相申屠嘉,最终却被刘胜、刘彭祖兄弟二人碰巧撞破的事。

虽然最终,因此事而承受天子启滔天怒火的是刘胜,但刘彭祖,也始终不曾退缩。

——无论是同刘胜一起‘刘氏左袒’,带兵包围晁错的府邸,还是事后被天子启投入诏狱,亦或将是身受重伤的刘胜移出诏狱,刘彭祖的身影,都始终在刘胜身边。

再后来,无论是刘胜因‘过于出彩’而被推上风口浪尖,还是出乎意料的获立为太子储君,刘彭祖,也始终没有忘记兄长的责任。

甚至在皇长子刘荣被封为临江王,到刘胜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储君之间的时间间隙,刘彭祖还曾一度被坊间认为是‘陛下选定的储君人选’,为刘胜吸引了许多朝野内外的恶意。

再之后,刘胜要做储君,刘彭祖明明有母亲,却为了给刘胜腾出‘嫡长太子’的位置,而被过继给了被废的薄皇后;

刘彭祖毫无怨言。

刘胜做了储君,刘彭祖也因此被暂时搁置封王、就藩之时,留在长安辅左刘胜,刘彭祖毫无不满。

最终,刘彭祖如愿得封为赵王,坐拥数郡扩土,为一脉之始祖。

刘彭祖却说:阿胜放心;

做兄长的,就没有给弟弟添麻烦的道理;

到了邯郸,为兄一定把正事儿都办妥,安心为宗社卫戍边墙······

只是如今;

只是在离京就藩、抵达赵都邯郸,以赵王的身份走进自己的王宫之后,刘彭祖,似乎就然变了一个人。

至少刘胜,已经有些认不出这个兄长了······

“这几年太子坐下来,父皇手把手教着、太傅耳提面命着,还有朝野内外,乃至天下无数双眼睛盯着,弟,当然有所长进。”

“兄长觉得弟变了——变得陌生了,也实属正常。”

“那兄长,又是因何而变呢?”

“兄长为何,会变成这幅让人然认不出,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皇七子’的模样呢?”

“难道真的如民间百姓所说的那般:是赵国的风水不好吗?”

“难道赵王的王位,就必定会让一个原本纯善的人,变成一个让长安朝堂忧心忡忡、始终放心不下的乱臣?”

···

“弟曾说过:弟实在不想在将来,向父皇对待梁王叔那样对待兄长。”

“更不想让母后在将来,因为我兄弟二人,而整日里愁眉不展、茶饭不思。”

“但弟没说过的是:弟,真的很不希望将来,兄长会是隐王刘如意、幽王刘友,亦或是废王刘遂那样的凄惨下场。”

“兄长,难道不就曾想过吗?”

“为什么赵王的王位,就那么扎屁股?”

“而弟做了太子之后,成为赵王的,又为何偏偏是兄长呢???”

语带消愁的说着,再悠悠发出一声长叹,刘胜终是从地上直起身。

再稍一侧身,将双手背负于身后,目光遥望向殿门之外,便又是一声令人莫名惆怅的哀叹,于殿试之内响起······

“唉······”

“道理,弟跟兄长说过,而且不止说过一次。”

“今日,便再和兄长说一遍吧。”

“——梁王叔的处境,是因为梁国,位于关中-关东的隘口:函谷关外。”

“吴楚之乱之前,父皇对梁王叔,恨不能予取予求,为的,是让梁王叔在吴楚之乱中死守,以免叛军兵峰,染指函谷关外。”

“而吴楚之乱一平,《削藩策》《推恩令》《左官令》相继颁下,关东宗亲诸侯,已然不再对长安朝堂——已然不再对父皇、对我汉家,乃至宗社造成威胁。”

“于是,梁王叔的皇太弟梦,醒了。”

“梁王叔不愿意醒,父皇也逼着皇祖母、梁王叔,从那皇太弟的春秋大梦中醒了过来。”

“只是兄弟手足之间的情谊,却再也回不去了······”

···

“赵国的情况,更比梁国复杂许多。”

“自太祖高皇帝平城一战之后,我汉家的赵王,便有了在战时先动而后奏,节制燕、代、赵三国兵马的权力。”

“——太祖高皇帝这么做,是为了名正言顺的让赵王刘如意,执掌边地之兵,以保自身。”

“但也恰恰是因为太祖高皇帝这么做了,吕太后眼中,才那么容不下刘如意母子······”

“吕太后要的,是那头人彘吗?”

“是让孝惠皇帝——让自己的儿子,背负‘坐视幼弟被母亲残忍杀害,却袖手旁观的’骂名吗?”

“不是啊······”

“吕太后要的,是让赵王刘如意这个曾险些成为储君、曾对孝惠皇帝造成过威胁的不稳定因素,交出燕、代、赵三国的兵权呐······”

“难道,兄长不明白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胜似是冰冷无情的面庞之上,竟已不知何时,挂上了两行泪痕;

只是这一幕,刘彭祖看不到。

刘彭祖,仍跪地叩首,接受着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当朝嫡长太子:刘胜的训戒······

“隐王刘如意之后,是幽王刘友;”

“再之后,是恭王刘恢。”

“接连三个太祖高皇帝的子嗣,死在了赵王的位置上,也终于让吕太后明白:刘氏,不可靠。”

“赵国,必须由即可以信任,又没资格坐上皇位的吕氏子弟掌控。”

“于是,便有了赵王吕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