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同时期,还有北宋的黄庭坚在江西修水时,他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p>
“他初到此地时,对此地感觉异常的眼熟,仿佛就像以前来到过此处;并且他对此地的【既视感】异常强烈,远超任何人!”</p>
“他在修水期间,路遇某乡村时见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正在纪念她去世的女儿。”</p>
“黄庭坚当时二十六岁,便跟老妇人唠家常里短,后来得知老妇人曾有一女,女儿去世刚好过了二十六年。”</p>
“后来他与老妇人家熟络了后,老妇人从家的尘封的书柜中取出一些书籍,黄庭坚便一一浏览起来,他越看越惊,因为这些文章与黄庭坚平时写的文章一字不差。”</p>
“这里的【不差】,指的是【风格】。”</p>
讲述到此,江哲轻轻眨眼,反问一句:“在这个案例里,这位兄弟,你能发现既视感来源于什么?”</p>
该问题一出,所有直播间的观众都傻眼了。</p>
片刻后,电话那头传来支支吾吾的声音:“前世!”</p>
“没错!”江哲点了点头,“在黄庭坚大佬的案例里,确实有【转世】的味道,可以表明他的【既视感】来源于前世。”</p>
此话一出,直播间内顿时沸腾了。</p>
“我靠,既视感,竟然跟前世也有关联?”</p>
“对啊,既视感,有时候我的既视感是很古老的地方,有时候的既视感是很现代的地方。”</p>
“我举双手赞成,既视感真的可以在【转世】这层面靠拢并得到解释。”</p>
“谁说既视感来自潜意识,我就跟谁急。”</p>
“其实潜意识也没说错啊;只是潜意识封存了前世的记忆也说说不定呢?”</p>
“...”</p>
演播室内。</p>
电话那头年轻人的问题接踵而来。</p>
“老师,那既视感难道没有具体的解析吗?”</p>
“一个【前世】就能解决掉?”</p>
江哲沉思片刻,摇了摇头,继续开口解析。</p>
“关于【既视感】,它实际上没有一个定论。”</p>
“上上个世纪,也就是1899年,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释梦》中——”</p>
“他提出既视感可能源于无意识中的早年记忆,在当下被激活后出现的错觉。”</p>
“弗洛伊德还认为,这些记忆片段在某些关键点上拼凑出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让人混淆了现实与回忆的界限。”</p>
“他认为【既视感】是【拼凑】的。”</p>
“用苏轼举例子的话:他所看见的那佛寺门前路,是苏轼以前去过的别的佛寺的地方的画面,然后以苏轼产生既视感的佛寺的画面拼接而成的。”</p>
“嗯,这个能解释,但还不够确切。”</p>
“于是,心理学大牛:荣格,他早些年就接触,并喜爱过我国的古代哲学思想,所以他的解释更偏向于我国的【玄学】。”</p>
“他曾以玄学视角解释既视感,他认为【既视感】是前世今生记忆的再现。”</p>
“他举过案例:他在非洲旅行时,看到一个熟悉的画面,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回到了几千年前未曾谋面的故乡。”</p>
“于是荣格将这种现象视为人类集体记忆的证明,表明基因信息中有些远古的记忆碎片被世代传承。”</p>
“这个案例,就像我之前在节目中讲过他的【集体潜意识】。”</p>
“相当于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个人所看见的场景,把那个场景信息共享到了【人族集体潜意识】的网络中;恰巧被目睹【既视感】的各位所看见了。”</p>
“这个也可以归根于【基因学】:是我们身体内的基因片段携带了这些先祖们见过的场景与画面,那些信息被传承到了我们当代人的身上。”</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