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检验火器成果(2 / 2)

说到这个,毕懋康脸上带了一丝愁容,“弗朗机炮射程近,是因为子炮和炮腹之间气密性不佳,导致火药气体在炮腹外泄,臣已是想了多种办法,却是没法解决这个问题。”</p>

朱由检闻言,却是在意料之中,“弗朗机炮射程近,看上去是因为气密性问题,可毕卿有没有想过,它射程近,不仅因为它气密性,而是它的口径问题。”</p>

“口径问题?”毕懋康朝火炮看去,脑中极速转着,他目光转向炮身,弗朗机炮用的是子母铳,这也是因为它射速快的原因。</p>

子母炮,是了,因为膛压!</p>

“臣明白了,提高气密性是为了提高膛压,可是,弗朗机的膛压若是高了,就会——”</p>

“炸!”朱由检接口道:“若是要堆高膛压,就要多放炸药,可子铳没法多发放,若是把炮壁做厚,重量增加了,还怎么野战!”</p>

“是!”毕懋康应道。</p>

这就是个死循环。</p>

“朕有个想法,”朱由检又道:“弗朗机气密性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提高,但仅仅是提高,没法解决!”</p>

“陛下请说!”毕懋康忙问道。</p>

“改进生产工艺,你如今这炮筒,是用铁锻造,其中含杂质太多,这就是气密性不佳的一个原因,咱们不用铁,用钢!”</p>

“钢?”</p>

“是,钢比铁硬而韧,强度高,又耐高温、耐腐蚀,用来制造火炮,不比铁好?”朱由检说道。</p>

钢在汉朝时就已是有了,但却因为炼制麻烦,没有被推广开,大多数人还是以铁为主,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武器。</p>

“臣明白了,臣自会用焦炭炼钢,再造火炮来试验!”</p>

史籍中,炼焦、用焦始于明代,可早在宋元时就有了炼焦技术,不过因为其制作流程麻烦,而当时对铁器的要求也不高,以至于很少人会炼焦再冶铁,毕懋康便也没想到这一层。</p>

此时听皇帝说了钢,便也想到了炼钢术。</p>

“还有那些?也是新制的?”朱由检问道。</p>

“是,”毕懋康忙回道:“这些仿红衣大炮,是后装火炮,射程比弗朗机更远!”</p>

说着,毕懋康走到一架火炮旁,指着炮上一个圆筒道:“这是薄珏做的千里镜,装在炮上可以增加命中率!”</p>

薄珏朝皇帝拱了拱手,“还不够完善,只能看三百丈左右,臣还在研究!”</p>

此时,从西方将望远镜传进中国已有十多年,可却没有人入薄珏一样想到将千里镜装在火炮上,在火铳火炮没有准星的时代,薄珏的这个改装,无疑可以提高火炮的准确度。</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