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黔州的一处草庐,一只蝴蝶在拼命的煽动翅膀。</p>
.......</p>
贞观九年,四月,延兴寺</p>
李承乾睁开眼睛,便看到案头摆着的,是未抄完的《大藏经》。</p>
端果盘的张思政见太子醒了,也是三步并两步上前</p>
“殿下,您醒了?”</p>
李承乾看着张思政,思绪不由被带回贞观十七年那场变乱,张思政乱箭穿心,至死都挡在他身前。</p>
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李承乾面色平淡的頟首。</p>
“回宫!”</p>
回宫?</p>
道信大师为太上皇、皇后挑选的祈福经书,不是还需再抄三天么!张思政也是不敢问,只能点头称是。</p>
车撵上,李承乾下意识的摸了摸右腿,上一次穿越而来,以为占尽嫡、长优势。</p>
哪怕做不出什么功绩,只要不触犯李世民的忌讳,便能保住储位,继而君临天下。</p>
可结果呢,输的不是一般的惨,不仅还是没有保住这条腿,甚至连历史的命运都没办法摆脱。</p>
“恒连的儿子-恒通,进六率了吧!”</p>
张思政立声应是:“依着殿下的吩咐,好生照拂恒连的家眷。”</p>
恒连的长子恒通今年刚满十六岁,是张思政的徒弟,忠心、身手都是好的,缺的是经验,所以张思政把他安排在卫府下当差。</p>
“升他做旅帅,在显德殿当差。”</p>
那两年,都是恒通陪着他在黔州吃苦,废太子日子过得清淡,还是靠恒通去打猎,才能吃到些许肉食。</p>
闭眼的那一刻,也是恒通守在他身边,泣不成声。</p>
张思政不知道那些,他就知道他的弟子受殿下的赏识,是以连忙代其叩首:“谢过殿下的恩典。”</p>
“行了,不必多礼,起来吧!”</p>
见李承乾抄起酒壶,张思政不得不出言提醒</p>
“马上到宫里了,若是让于、孔、张三位师傅看到,免不得要唠叨殿下几句,更有可能被捅到圣人那里。这自从皇后染病后,殿下在御前,呃,这个……”</p>
眯起了丹凤眼,李承乾的脸上浮现冷厉之色,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孤的三位好师傅啊!</p>
还有父皇!</p>
没有母后调和直谅,居中斡旋,他这个权知军国事的太子,越发的不如乖巧的魏王顺眼了。</p>
张思政的话,不由让李承乾想起了,那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承庆殿中的父子决裂的片段!</p>
“我身为太子已经十八年了,在太子之位上,我做错过什么?在太子之位上,我贪图过什么?”</p>
“陛下万岁之后,我会是昏君吗?”</p>
“陛下是为我处理朝政而担心?”</p>
“十八年了,难道还不能证明我的品德,不会影响我处理朝政吗?”</p>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亲!”</p>
回想前世重重,猛灌了两口酒,李承乾眼睛通红,他清楚的记得,父皇当时是哑口无言。</p>
在黔州那两年,李承乾在心里一直埋怨父皇,他觉得一切都是陛下故意放纵李泰造成的。</p>
直至他喝下那碗精心炮制过的见手青汤,他才明白,这一切都是个局。</p>
到了玄武门,李承乾下了车驾,抬头瞧着“玄武门“三个大字,心中感慨颇多。</p>
这次,上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他不会再错失救治母后的机会,更不会重蹈上次的覆辙。</p>
张思政也瞧了一眼,没觉出什么,便出言提醒太子。</p>
“其实,殿下该先去大安宫的。”</p>
是的,皇后的凤体违和,太上皇同样在病中,殿下奉母至孝没错,但太上皇的病可能拖不了太久了。</p>
“孤心里有数!你带百余骑,立刻去一趟洛州渑池县,找到县尉-孙行。”</p>
孙行?谁啊?去抓他,跟他们说的事,有什么关系吗?张思政挠了挠脑袋,表示不解。</p>
当然有!上一次,李承乾找了孙思邈很多年,一直到长孙皇后薨逝,都没有找到,还是他被废前夕,才得知渑池县尉-孙行,乃孙思邈之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