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涨一级工资的悬赏(1 / 2)

穆棱河边的闹剧在春阳村大队长带着村民赶到后终于停歇。</p>

张宏城也收回了自己偷看楚描红的目光。</p>

女主似乎没有书里描写的那样动人。</p>

估计是因为她已经在自己脸上动了“手脚”。</p>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半。</p>

起床号响起。</p>

在班长郝爱国的催促下,张宏城一干新成员闹哄哄的穿上衣服,来到连队广场参加早讲。</p>

连长严锦荣一点也不啰嗦,很快把各排今天的任务分配完毕。</p>

三排被分配了农场东边田地的耕种任务。</p>

而作为全新组建的四班,则是在老知青们不明意味的哄笑声中,被分配去收获大豆的任务。</p>

四班十个人领了劳动工具列队出发。</p>

只是大家有些好奇,班长郝爱国除了领了六把锄头、六个背篓外,还领了三副扁担和十个水桶,都放在一辆独轮车上。</p>

五连在穆棱河下游的位置开垦了五十亩大豆田。</p>

按照班长郝爱国的介绍,五十亩中的二十多亩大豆已经成熟。</p>

他们今天的任务是采收三到五亩大豆,并给剩下二十多亩即将成熟的大豆田进行浇灌。</p>

“这是我们连的老传统,”班里除了郝爱国外唯一的老知青曾建军摇头笑着,“所有新来的农场职工,在第一个星期的任务都是伺候这五十亩大豆田。”</p>

大豆田在穆棱河的下游,距离连部足有两公里远。</p>

张宏城这帮新人走到地方才知道,为什么说伺候这些大豆田是连里给新人准备的“老传统”。</p>

这片大豆田开垦在距离河边二百米的地方。</p>

可灌溉这片大豆田的沟渠只有在春季丰水期的时候才有水。</p>

大豆田与穆棱河之间是将近二百米的乱石滩。</p>

大豆田的上游被一座小山包拦着,所以沟渠只能从下游辛辛苦苦开出来,但到了枯水季节,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让河水倒灌回来。</p>

“曾经有南方来的社员,想造一个水车,”郝爱国指着下游的方向对大家解释,“可水车最后是造好了,但根本没用。后来又试过翻车,但沿途渗水厉害,聊胜于无。”</p>

“我们连长还搞过来一台抽水机,”曾建军有些唏嘘,“但后来发现太耗油了,还不如咱们自己挑。”</p>

寇世宏吃惊的指着独轮车上的这些扁担和桶。</p>

“班长,该不会是让我们去、去河边挑水吧?”</p>

郝爱国笑了。</p>

“大豆田到河边有差不多二百米,全是乱石滩,你们去那边挑水,最多两个来回就会崴脚。”</p>

“所以我们挑水的地方在下游!”</p>

曾建军呵呵一笑。</p>

“不远,就六百多米,一里多路。”</p>

郝爱国开始分派任务。</p>

“男同志跟着我去河边挑水,苏北京和两位女同志跟着老曾学收大豆。”</p>

张宏城来这里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打算,但没想到五连居然还有这种折磨人的“传统项目”。</p>

曾建军这个家伙说的六百米,特么是直线距离!</p>

从下游最近的取水点回到大豆田这边起码超过八百米。</p>

还是上坡路。</p>

寇世宏和马长江用独轮车推着六只木桶,其他人轮流挑着三担水,气喘吁吁的走了一回。</p>

真不是人干的事!</p>

杨拥军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起来。</p>

“班长,既然这么难用水,怎么还把大豆田开在这?”</p>

郝爱国喘着粗气摇摇头。</p>

“那是农场刚建的时候,这里就算是枯水期也能引过来一些水,谁知道这些年过去,水位降了差不多一米,真是害死人!”</p>

“这五十亩大豆田是熟田,连里的酱料和菜油都从这里出,都舍不得。”</p>

曾建军领着两个女同志和年龄最小的苏北京在地里忙着,三个刚刚在学收大豆的知青也是一头大汗。</p>

看着他们的进度,虽然曾建军知道新人急不来,但他还是忍不住吐槽了几句。</p>

“你们看看谁脑子好使,要是能解决这里枯水期灌溉的问题,连长和指导员可是许过涨一级工资的。”</p>

苏北京趁机站起来活动了下脖子。</p>

“曾哥,你没骗我吧?我可听说我们农场知青都是拿死工资。”</p>

曾建军数着指头算给他看。</p>

“我们农场知青都是一级企业工资,二十八块,外加四块钱兵团津贴。男同志每个月二十六斤粮食配额,女同志是二十三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