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无解的阳谋(1 / 2)

传信大明 咖啡就大蒜 1390 字 3个月前

“在区分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又是骑墙两边倒的中间派后,我们要做的,便简单许多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便是将朋友变得更多,让敌人变得更少,将最顽固的敌人孤立起来,让他们当井底之蛙去吧。</p>

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来讨论讨论,如何运用报纸的舆论手段,分化文坛,将话语权彻底从他们手中夺过来,也让科学这一门学科,成为大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此来促进工业迈向更高的台阶。”</p>

见信中开始说到重点了,朱元璋屏气凝神,心情也不由跟着紧张起来。</p>

“其一,由缺乏工人而引起的教育改革的问题,虽然是朝廷的问题,但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因此不应该由朝廷,更不应该由老朱你一个人来背负。</p>

那么我们要做的,便是将这个问题,抛到民间,抛给社会吧,那么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让方孝孺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吸引所有人来讨论。</p>

文章具体为何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工业对大明百姓、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二是缺乏工人对工业乃至对百姓民生会造成何等严重的影响。</p>

文章的着眼点,在于严重影响,老朱你要记住,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所有人的通病,即坏消息一定传播得比好消息快而且广。</p>

所谓积善三年人不知,作恶一日远近闻,老朱你在农村待过,肯定知道在村里边,谁谁做了什么好事讨论的人肯定不多,而一旦谁家娘子偷汉子,一定会被嚼舌根的在一日内给传遍整个乡里。</p>

倒不是因为民众喜好坏消息,而是坏消息更具有讨论的属性。</p>

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坏消息,能够很自然的勾起民众心中的危机感,便是有一次无伤参与的有惊无险的刺激经历。</p>

那么我们便是利用这一点,来引起民众的广泛兴趣,尽可能快的在整个大明制造舆论热点。</p>

这便是第一步,制造社会热点,重点是在大明所有百姓乃至文人心里要埋下一个概念,即工业是大明命根的概念,工业化受阻,会带来可怕后果,这也为我们后续的步骤埋下伏笔。”</p>

啧啧,朱元璋又是摇头又是忍不住呵呵直乐,谁家娘子偷汉子这种粗鄙的话从老李这般逍遥的人物嘴中说出来,还真是……一言难尽啊。</p>

还真是接地气呢,这种感觉就像是佛堂中的供奉的佛祖突然偷偷摸摸吃供果一样。</p>

不过老李这番例子却是极其深入浅出的说明了,为何要在报纸上刻意制造负面的消息,来吸引民众的关注了。</p>

那么埋下伏笔后,接下来又该如何行动呢?朱元璋的好奇心已经被彻底吊了起来。</p>

“当民众的注意力,都被这个议题吸引后,再进一步发表文章,指出工人缺乏的问题背后,是因为教育对技术的缺失所导致,到这一步时,便不光是制造热点的问题了,而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p>

一旦有人讨论,便会形成观点,观点有相同自然也有对立的,这进一步分成派别,这样便可以初步区分文坛内,哪些人支持教育改革,哪些人反对了。</p>

在这一阶段,便可利用报纸广泛吸收文坛众人的投稿,这样便可区分,哪些人支持教育改革,哪些人支持工业化却反对教育改革,哪些人反对工业化。</p>

至于那些中间骑墙派,没有自己的观点,更不会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老朱你也不必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些人身上。</p>

这一招,叫做请君入瓮,当然老朱你也可以称其为不打自招,这不仅是为了区分文坛内部的派别,也是为了更好的分化离间他们。</p>

文人见到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自然要驳斥一番,投稿发表观点,是使命也是天性之使然,没有一个文人会拒绝,这是阳谋,无解的阳谋!”</p>

看到这里,朱元璋终于感受到了信中蕴含的丝丝杀意,这一步一步的,让反对教育改革的文人,心甘情愿的走进为他们编织的大网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