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七章 航母反对派(1 / 2)

眼看这种情况,温大伟赶紧派人去阻拦。</p>

那可是已经报废数年的破船,没看靠岸的时候上面都掉渣嘛,温大伟生里面什么地方结构不稳,这帮身子金贵的专家、学者、领导、首长和负责人出个什么好歹。</p>

好说歹说,算是让这帮人改了主意,没有第一时间登船, 而是等到株江厂将“墨尔本”号拖进船坞,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过去查看。</p>

因此一部分人悻悻的离去,但还有相当多的人还是留在码头,仰望着这艘斑驳的航母,甚至一些老专家已经开始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目测的数据,勾勒航母的轮廓了。</p>

温大伟这边也没闲着, 一边按照程序签署船舶移交的各项文件, 另一边组织人手实施船体入坞工作。</p>

得亏中信公司这个上级单位给力,去年为株江厂订购了两艘二手的大马力拖船,用于船厂船舶的调度与拖拽,这才能让“墨尔本”号在抵达港口的第一时间展开入坞作业。</p>

这要是放在以前,指望着海军的拖船,估计至少要等上2天。</p>

毕竟海军的拖船的调度和航行是需要时间的。</p>

就这样到了晚上8点半,这艘始建于英国,长期服役于澳洲,舰生厄运不断的航母总算是走到了他的终点。</p>

再也安耐不住的一众专家、领导们根本等不到明天,当天晚上就搭乘船坞起重机上的吊兰分批上到航母的甲板上。</p>

在这个长211.2米,宽24米的宽阔甲板上,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开阔。</p>

“老袁, 你说咱们的歼—7能不能落在上面?”一位海军航空兵的领导忽然问自己的同事。</p>

“两百米……”叫做老袁的中年人,借着船坞四周明亮的高瓦数灯光左右看了几下, 缓缓的摇了摇头:“别说歼—7了, 我看歼—6都难, 200多米的船看着大,实际对飞机,尤其是喷气式飞机来说其实并不长。”</p>

海军航空兵的领导肯定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你觉得咱们手里的歼—7和强—5适不适合改成舰载机?”</p>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但需要在气动上做出些改进……”老袁说道,然后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儿:“对了,我记得星洲的永宏厂不就在以歼—7为基础,尝试研制舰载机嘛,可以鼓励他们在这条路上走下去。”</p>

“等回去我就跟上级说一下……”海军航空兵的领导笑着点头,本想着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时,不远处忽然有人喊他们:“你们快点儿过来……”</p>

海军航空兵的领导和老袁赶紧走过去,叫他们的是某研究所研究员老苏,只见他指着已经陷下去一块的中部升降机的边沿说道:“你们看,这飞行甲板做得多扎实!妥妥的装甲钢!”</p>

说着老苏还不忘伸手去捏了两下,结果弄了一手的铁锈,可老苏也不在意胡乱的在那身笔挺的灰色中山装上一抹了事。</p>

海军航空兵的领导和老袁同样没在意,而是纷纷蹲下身子仔细看了下,钢板厚度大概70mm,而且是妥妥的纯种装甲钢。</p>

要知道国内的59式坦克正面装甲的厚度也就200mm,而这也仅仅集中在炮塔的正面, 侧面、后面以及顶部的装甲也在30mm到100mm之间。</p>

平均下来远没有“墨尔本”号航母甲板钢来得扎实。</p>

可见当时该航母的生产国英国是下了大功夫的。</p>

“领导,你觉得这么厚的甲板钢能抵御多重的航弹直接攻击?250公斤能不能扛得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