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些,把人夸到天花乱坠更好。</p>
红鲤露出一抹不解:“夫人,您不是答应夸赞老爷吗?”</p>
姜玉珠敲了敲红鲤的头道:“你这丫鬟咋这么老实,打开思路,银子是你家夫人掏的,每一个铜板都不能浪费,得花在刀刃上,到时候我欣赏后,把名字换成老爷不就是一本新书了?”</p>
花同一份银子,夫妻受益,还算划得来。</p>
至于是否合理,姜玉珠可不管那么多。</p>
于是,几日后,谢昭收到一本小册子,上面夸赞他貌若出水芙蓉,胸前凹凸有致?</p>
谢昭:夫人是不是嫌弃他太清瘦,所以变相的提点?</p>
于是,他把作息稍作调整,提前半个时辰起身练武。</p>
几日内,京城刮起东西南北风,新消息众说纷纭。</p>
尽管卫家一再隐瞒,卫婧被蛮子掳走的消息不胫而走,卫首辅进宫几次,最后找人的差事落入护国将军府莫家身上。</p>
约莫几日后卫婧被救回,莫千羽嘴严,对于过程只字未提。</p>
南边水患绝派走两位钦差,此事告于段落,姜福禄也被从衙门中放出来。</p>
吃了牢饭后,姜福禄卢御史和于祭酒成为患难三友,关系越发好了。</p>
姜家的几位叔伯从西北而来,于祭酒二话不说动用关系,把几人安排到国子监读书,并且亲自盯着。</p>
姜家几位叔伯懒散惯了,三更天起身读书,哀嚎连连。</p>
为此,姜福禄拍手称快:“于祭酒,干得好!”</p>
天分不行,那就靠勤奋撑起来。</p>
“姜家全族几百口人,不能靠全本官一人撑着,全数卷起来,为族里做贡献!”</p>
人多力量大,方便搞小团体。</p>
不然早朝大战,因为门生不如卫首辅多,姜福禄总是吃亏。</p>
骂不过,动手的话人手还有点不够,就很尴尬。</p>
于祭酒听后深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
为官多年,于祭酒从未走过关系,这还是第一次。</p>
原来,他并不为难,帮助兄弟,他有一种价值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