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吗,兰逸飞看到纳达尔用了7分功力便能接近稳吃他,就已经有点沮丧了,系统后续的几句解释更是让他当场沉默。</p>
“这个七成,是指我只要突破额外的30%压力就能抗衡他的完全形态?”</p>
“不是这样计算的。”面对兰逸飞的问题,系统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p>
也同时毫不留情地粉碎掉了前者的美好幻想:“相较于7和3的差别,这更像从1到2到4再到8的区别。纳达尔每多使出一层功力,你就将额外承受翻了倍的压力。”</p>
是啊是啊,指数增长,我学过的......</p>
兰逸飞一把抓过毛巾,用它蒙在自己的脸上仰面朝天。</p>
不过更实际的一点是,或许压力只需要翻个番,就能轻松突破我的防守阈值吧?</p>
......</p>
此后的比赛,开始一遍遍地轮回多拍、碾压、多拍的剧本。</p>
不需要多想,碾压的画面必然出现在纳达尔的发球局里,反之则是兰逸飞的发球局。</p>
而且,并非兰逸飞每个焦灼的发球局都能笑到最后,或者说,都有机会有能力取胜。</p>
第四局,兰逸飞取得了对手发球局内小分0的突破,2-2。纳达尔的二发被他抓住了个质量不高的漏铜。</p>
然后再次于两次平分后才成功保发。3-2。</p>
一直到5-5,二人都没有出现过多的失误,也没能有任何一方获得破发点。</p>
区别只是......在网带的一侧,纳达尔的体力状态如同刚刚结束热身一般;而在网带的另一侧,兰逸飞的体能已经接近平常进入第二盘的消耗水准。</p>
于是在以往都是盘末破发别人的兰逸飞,也第一次品尝到了被人盘末破发的体验。</p>
第11局仅仅两分过后,系统内部就传来了警报声:“滴滴,检测到拉斐尔·纳达尔的即时状态已经正式达到8成功力。”</p>
几乎是与此同时,兰逸飞打丢了一记志在必得的双排压制。</p>
纳尼?这控球的难度又上了个档次?</p>
高手对决都只是争那一线良机,更何况是兰逸飞与纳达尔这种彼此实力有不小差距的对局。</p>
这已经是纳达尔第三次拿到30-15的暂时性领先了,他这次最终没让机会再度溜走。</p>
再下一分,拿到两个连续的破发点,并且最终没有浪费掉哪怕一个破发点,直接让局分来到了6-5。</p>
发球胜盘局。</p>
兰逸飞最后的尝试,或者说是挣扎,体现在了他第一次把分数拖进40-40。</p>
只不过,他得分的手段实在还是不够稳定,这也导致了他最终必然的失败结局:一个发球被偷袭、一个被旋转逼出的主动失误。</p>
纳达尔全局赢下了肉眼可见的更多小分,从始至终都掌握着比赛的主动权。</p>
只是,如果单纯地从赛果来看,兰逸飞的表现倒也不让观众失望:5-7败北,只让对手拿到了一个破发点并兑现。</p>
第三轮的竞争激烈程度倒也不经常比这来得更高。</p>
只是此时此刻的中立粉丝们仍然在心里有这个期待:兰逸飞,这位让纳达尔时隔数场比赛再次见“7”的给力小将,是否能创造出更大的惊喜呢?</p>
没错就是惊喜。不求他直接连追两盘掀翻土神,那叫奇迹,只求他在第二盘为自己赢得扳平比分的机会。</p>
比如......把比赛拖入抢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