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苏州为例!”李景隆大声道,“苏州的房价,课税司户部的公文上是增加了三成,但这三成其实是个平均数!”</p>
“就是穷人买房子和富人买宅子的平均数!”</p>
“真正涨到没边儿的,是富人的宅院!”</p>
说着,李景隆顿了顿,伸出两根手指,“世子殿下可能不知道,就在上个月,听说苏州有一处带园林的五进大宅,卖出了这个数!”</p>
朱高炽倒吸一口冷气,“两千?”</p>
“两万!”李景隆笑道,“而就臣所知,苏州富人买孩子的标准,都在一千银元起。超过这个数的,才算是好宅子!”</p>
说到此处,嘿然一笑,“他们这么有钱,不该缴税吗?所以万岁爷说房子越贵税越高,臣是赞同的!”</p>
朱允熥面带微笑,“你继续说!”</p>
“苏州自开山开海以来,光建工坊,大量劳力涌入。而且遍地都是商行,牙行,马帮,镖局,货行.....”</p>
“这些人买不起好房子,但是边边角角荒郊野外,以前书苏州城那些无人问津的地方,咬咬牙还是买得起的!”</p>
“而且....”李景隆顿了顿又道,“有商人已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低价收买苏州城周边偏僻的地方,或者直接从官府手中购无主的荒宅子,改成一个个小屋,售卖出去!”</p>
“不但是苏州,杭州广州也都如是!”李景隆又道,“外来人多了,都想要个落脚的地方,城里的房子买不起只能买城外,臣听闻广州那边,甚至有商人直接在城外购买农田,然后变成宅基地,一块块的售卖!”</p>
忽然,朱高炽警惕道,“农田乃国本,岂能随意篡改?查,严查!”</p>
“你他妈别打岔呀!”</p>
李景隆心中骂一句,嘴上马上说道,“如此种种,契税不单是民间买卖那么简单,更不是那么局限。”</p>
“比如土地!无契税,地方官府可以随便贱卖土地,甚至是农田!有了契税,地方官府也知道土地现在值钱了,卖给商人是增收是好事!”</p>
“再比如各州府大城的外城,住的全是穷苦百姓,脏乱差蛇鼠横行鱼龙混杂。官府想治理,但哪来的钱呢?”</p>
“朝廷加征了契税,那些有钱的商人是不是可以把那些破地方买下来,然后重建得好好的漂漂亮亮的,再卖出去呢?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p>
“而在建房的时候,是不是要用到劳力?是不是要有材料?这又能养活多少人?”</p>
“官府拿了卖地的钱,把路修修,把排水修了,既方便了也干净了!”</p>
“是,臣说远些,定会有人见钱眼开中饱私囊!可大体上来说,总比一成不变的要好吧?”</p>
“另外,臣刚才说的只是房舍宅院!臣再以苏州,广州等地为例。如今沿海之地地皮涨价,宅院还是慢的!最快的商铺,还有工坊的地皮!”</p>
“商铺做买卖用,工坊也是做买卖用,都是给人赚钱的地方,他们大把钱赚着,朝廷为什么不征税?”</p>
“臣再以广州为例,广东的瓷器,墙纸等物,在海关是供不应求的,有多少都卖得出去!”</p>
“有广州本地商人,于港口之处购得六亩土地。当然,臣也不知这地是真买的,还是怎么来的。反正全盖上了商铺,只租不卖!”</p>
“臣听人说,那六亩地就跟个城池似的,进去之后一排排全是商铺...”</p>
“一间商铺,最小的商铺,月租金二十银元起!”</p>
“嘶.....”朱高炽倒吸一口冷气。</p>
然后眼珠转转,“曹国公,你怎么这么清楚,莫非你家在那边有产业?”</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