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涌现了无数忠君爱国的将领,但多数名将如韩信、岳飞、蓝玉等等,并没有得到善终,甚而凄惨离世。唯有中唐时期的中兴名将郭子仪,八十三岁时进位"太尉",受赐"尚父";八十五岁高寿去世后,又得"忠武"封号,还追赠为太师,配享代宗庙廷。</p>
纵观郭子仪得以全功保身的壮阔人生,他历经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以及唐肃宗李享、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七朝而不倒,始终以国之柱石矗立朝堂,实为古之罕见而又传奇。</p>
郭子仪何以历七朝而不倒,还得到善终,成为妥妥的人生赢家?</p>
一、武功厥伟,乃天生的帅才</p>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公元697年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的郭子仪确有真本事,早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就参加武举考试一举夺魁,成为武功厥伟最有出息的武状元。</p>
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因功官居九原太守的郭子仪临危受命,迁任朔方节度使亲率大唐军队主动出击,多次击败安史叛军,还收复叛军占领的河北、河东等地。</p>
唐玄宗逃亡到灵武后,郭子仪又与李光弼合兵一处,迅速赶到灵武勤王。后来克复两京,平定了安史之乱,为大唐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也赢得继位的唐肃宗李享欣赏与认可。</p>
由此受封兵部尚书的郭子仪,继续统军发挥天生帅才的大能,在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又领兵击退吐蕃,说服回纥,威服叛将,再复长安。</p>
可以说,戎马一生的郭子仪功勋卓着,史书由此盛赞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p>
二、积极表现自己的忠心</p>
难能可贵的是,郭子仪因军功成为重要的实权人物,却没有导致"功高震主"的危险。</p>
这源于郭子仪始终秉持积极主动表现自己忠心这一闪亮的性格特质,使他赢得李唐王室的信赖,被认为靠谱而备加仰仗。</p>
事实上,从不居功自傲的郭子仪的确无比忠诚,他并有因为自己的辉煌业绩而拥兵自重,表现出"非我莫属"的权臣状态。</p>
哪怕后来功劳越大而身居高位,也不似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更加谨慎低调,对继位的新皇帝都恪守臣子本分,尤其是领兵在外征战时期,还把家人全部安置于京都长安,表明自己忠君爱国毫无二心的忠诚态度。</p>
这也是郭子仪始终得到重用从而屹立不倒的关键因素。</p>
三、高风亮节,情商高,有了不起的政治智慧</p>
郭子仪还难得的是,他高风亮节,情商高,有了不起的政治智慧。</p>
广德二年,唐代宗委任打败吐蕃的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对代宗的偏爱领了心意,但考虑到平叛已定,一人不能兼职太多,会有只顾贪图赏赐的嫌疑,便三次上表恳辞不受,表明"从我开始"端正法纪的决心。</p>
这就是载入史册印证郭子仪高风亮节风范的"恳辞尚书令"。</p>
另外,郭子仪对皇帝身边的近臣,尤其是弄权的宦官,从不歧视,也不甩脸色得罪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努力做到安定团结,表现出宠辱不惊、恢弘大度的政治家风范。</p>
他对专权的宦官鱼朝恩派人盗掘其父亲的坟墓表现出的冷静与睿智,便是最好的佐证。</p>
那时正是郭子仪领兵征战吐蕃时期,他得知此事后,深知鱼朝恩是代宗皇帝身边的近臣,在宫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他与鱼朝恩为此事闹翻,肯定不利于大唐社稷的安定,最好能感动他双方形成合力为妥。</p>
为此,郭子仪便在得胜还朝时,特意传话,我领兵打仗未能禁止士兵挖别人的祖坟,如今我的祖坟被盗掘,看来是遭到了天遣,不是人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