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兰出生在北方平原一个普通的村子里,村子地面平坦,物产丰富,自然也就成了侵略者侵略的主要目标,这里的人民一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富饶却不富裕。
1949年,新国成立,举国欢庆,也就是这一年,崔玉兰出生了,这个出生在新时代的孩子,而且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是个女儿,但是依然备受宠爱。
父亲崔大宝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本分、老实、勤快。因为动乱的年代,父亲结婚很晚,孩子自然也就生的晚些,到这个最小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35岁了,虽然不再年轻,虽然被生活的重担和繁重的劳作压迫的越发显得老态,却依然是乐观的迎接这个女儿出生。
这个女儿很漂亮,一出生就很漂亮,有大大的眼睛。
父亲命苦,生于动乱之年,年轻时爷爷出了门就再也没有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奶奶在家苦等无果,日日哭泣,最终哭瞎了眼睛,然后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崔大宝的肩上,而且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剩下的全是姐姐和妹妹,崔大宝年幼,父亲又杳无音信,世道又乱,家里揭不开锅,没有办法,只能把最小的那个妹妹送了人。好歹不会一家人挨饿,还能换点钱度日。
村里的姑娘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家里穷苦,还有瞎眼的老娘要照顾,他也不急,后来奶奶急的没了办法,用一个妹妹和别人家里换了亲,才好歹给他娶了媳妇。
直到死的时候,奶奶都觉得这辈子做了两件很错,却又没得选择的事情,就是这两个女儿。
崔玉兰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加上她,一共四个孩子,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孩子并不算多的。况且父亲勤快,一家人日子还过得去。虽然衣服是大姐穿了二姐穿,二姐穿完到她的时候,已经是补丁罗补丁了,但是却依然穿得暖。
十岁不愁,童年是崔玉兰最快乐的时候,即便是什么也没有,也能活的有滋有味的。那个时候地下水位高,他们的村子又在低处,所以经常遭到洪水的侵袭,正常的年头吃粮,发了洪也不怕,没有粮食,就会有鱼,大鱼小鱼晒成鱼干,也够全家人吃饱肚子。
那个时候村里已经有学堂了,只是老人们都重男轻女,女孩还要在家里织席换钱,而且总是被认为是别人家的人,所以上学就成了哥哥的专享福利,关键是哥哥还是个不开窍的脑袋,学习一点也不上心,玉兰有心跟着哥哥学些字,哥哥都不能教给他。
好在赶上社会好的时候,学堂里办起了夜校,玉兰天天去听,倒也认识了些字,只是毕竟夜校时间短,她也只能读,不会写。
那个时候,她印象里还没有他,他们彼此就像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大姐出嫁了,火红的嫁衣,热烈的气氛,帅气的新郎,美丽的新娘。
那天,她把糖吃了个够,穿了自己的新衣裳,还收到了大姐夫发给他的红包,这是她第一次收到属于自己的钱。她小心翼翼的揣起来,想着攒到过年,给自己买一个漂亮的头花。
她还巴巴的问二姐,“二姐,你啥时候结婚?”
“你干啥啊,我连结婚对象都没有,我跟谁结婚去。”二姐害羞的红了脸,那个年代的姑娘,结婚都是年轻姑娘羞于启齿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