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蔡琰东归</p>
提到了蔡文姬,刘星还记得自己当初来到雒阳醉仙楼的时候见过她,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当众朗诵了一首和她父亲蔡邕共同作下的《华阳夜泊》,惊艳众人。</p>
如今过去了七年之久,竟然再次知道了她的消息。</p>
“元直,什么情况,你给我讲讲!”</p>
“主公,蔡琰东归雒阳,此事还与您有关呢!”</p>
“啥?和我有啥关系?!”</p>
徐庶开始讲了。</p>
蔡琰本是陈留人,她父亲蔡邕,如今在长安,在董卓手下为官,董卓对其极为信任,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册封高阳乡侯。</p>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工于书法,擅于篆书和隶书,尤其隶书的造诣最深,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影响甚大,可谓是“妙有绝伦,动合神功”。</p>
而且蔡邕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这些书卷在西迁长安的时候,所带不多,大部分都留在了雒阳的家中。</p>
蔡邕只有这一个女儿,蔡琰得到了良好的家传基因,同样是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等。</p>
蔡家在雒阳的时候,正赶上何进与宦官们作战,蔡邕为了躲避战祸,赶紧将蔡琰嫁给了河东郡的卫家老二,卫仲道。</p>
不过,卫仲道是个短命鬼,两人结婚没有多久他就一命呜呼,两人也没有子嗣。</p>
而此时,蔡邕已经跟随董卓去了长安,蔡琰此时才十七岁,丈夫死了,婆家人也是无法安置于她,蔡琰就去了长安去找父亲。</p>
但长安是什么地方啊?</p>
那可是董卓的天下,士人愤怒而恐惧。</p>
虽然董卓很是器重蔡邕,让蔡邕有了如遇知音的感觉,但蔡邕还是对自己的女儿不放心。</p>
如今刘星被授命重建雒阳,蔡邕就有了心思,让蔡琰返回雒阳,而对董卓的说法是,自己有很多的书卷需要整理,自己女儿懂,她去最为合适。</p>
因此,就有了蔡琰返回雒阳的事情。</p>
蔡琰虽然年少,但在一众圈子里她的名声却是较大,一方面是得益于父亲,另外一方面也正是那首《华阳夜泊》,让她声名鹊起,听说之后她还做了不少的佳作,在太乐里的雅乐郎之间官威流传,接着又传到了市井之中。</p>
这就是一位作词、作曲家啊!</p>
“元直,你说这事儿很重要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