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乃红茶的鼻祖,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红茶,就连现在正享誉全球的印度阿萨姆红茶也是英国殖民者从中国福建武夷山移植过去的正山小种。
由于正山小种是通过松针木炭烧制烘焙的,所以带着淡淡的松香烟火味儿,再加上外形发黑,卖相实在不讨喜,刚问世时被称为乌茶,并不受到市场欢迎。
不过这种茶泡出来的茶汤呈琥珀色,自然散发出类似于桂圆汤的气味,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直至明末清初,小种红茶传到欧洲,受到英国人的大力追棒,这才开始真正“红”起来,带动整个铅山县的茶业迈向巅峰。
当然,黄德生现在想拿小种红茶到市场试水,恐怕是要失望了,因为小种红茶的外形和那股烧制的烟火味实在不讨喜,喝惯了绿茶的明朝人怕是一时接受不了。
“徐公子见过这种茶吗?”
黄德生见徐晋仔细地翻看茶叶,忍不住忐忑地问,一边暗暗观察徐晋的脸色。
这种茶是章南那小子机缘巧合之下焙制出来的,尽管外形和气味不讨喜,但茶汤呈酒红色,味道也十分不错,与时下流行的各种绿茶迥异。
黄德生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茶商,自然意识到这是一种创新茶品,新品种意味着垄断,垄断意味着财源,只要这种茶叶能打开市场,白花花的银子绝对会滚滚而来。
黄德生正准备推出这种新茶试水呢,而徐晋刚才只是闻一闻就脱口说出这种茶的名字,自然让黄德生十分吃惊,还以为早有人把这种茶制出来了,所以旁敲侧击地打听。
徐晋那会不明白黄德生的心思,神色自若地道:“刚才是在下搞错了,只是味道有点相似而已,这种茶在下未曾见过。”
黄德生将信将疑地道哦了一声。
徐晋微笑道:“黄老板,这种茶的茶叶虽然是黑色,但泡出来的茶汤却呈暗红色,而且泡过的茶叶也是红的,不如叫红茶?”
黄德生一拍大腿道:“徐公子好主意,那以后这种茶就叫红茶了1
徐晋心中升起一种怪异之感,没想到世界上第一杯红茶竟是自己命名的,不知后世的红茶史上会不会出现自己的名字呢?
“黄老板,这种红茶的味道挺合我口味的,能不能卖些给我?”徐晋道。
黄德生乐呵呵地道:“还卖啥,徐公子想喝直接拿去就是了,章南去给徐公子包十斤红茶来,给两位费公子也各包十斤。”
费懋贤连忙道:“黄老板太客气了,随便给我们弄二两就行。”
黄德生神色一正道:“二两怎么够,拿十斤吧1
黄老板这么“豪爽”倒不是他有多大方,相反这家伙其实很吝啬的,只是这家伙十分精明,有生意头脑罢了。
目前这种新品茶还没有市场,而附庸风雅的文人正是消费茶叶的主力,他给徐晋和费家兄弟各十斤红茶,这么多茶叶肯定是喝不完的,最终只能送给亲友,这等于无形中给这种新品茶打了广告。
费家可是铅山本地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要是费家两位公子把这种新品红茶送给亲友同窗品尝,那广告效应绝对杠杠的。
另外,黄老板此后还能向别人吹嘘,连费阁老喝了这种茶也赞口不绝之类的话,所以说,这几十斤茶叶送得绝对物超所值。
很快,章南果然带着两名茶工提来了三大包茶叶,要知道茶叶这玩意是很轻的,所以十斤茶叶的体积相当夸张。
费懋贤和费懋中不禁相视苦笑!
正所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茶是高人雅士的标配,极受读书人的推崇,费家作为书香世家,又居住在茶叶之乡,家族的传承自然离不开茶文化,费宏便酷爱喝茶,费家兄弟自小耳濡目染,自然也喜欢喝茶。
但是,对这种闻着有烟火味,外表看上去黑漆漆,没有半点美感可言的红茶,费家兄弟实在是不感冒,偏偏黄德生还要每人送了十斤,实在让他们很无语。
不过,正所谓盛情难却,费家兄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让仆人把茶叶收好。徐晋倒是无所谓,他确实喜欢喝红茶,黄老板就算送一百斤他都敢收,大不了拿回信江书院送给一众同窗。要不是现在实在不缺钱花,徐晋说不得还要掺乎一脚这红茶生意,这可是一笔极赚钱的大买卖。
众人又闲聊了片刻,谢小婉从黄家后宅出来了,已经换上了一套干净的衣服。
很快,黄家的下人陆续将饭菜端了上来,众人酒足饭饱后便告辞离开黄家,赵行等几名护院的马背上多了几大包茶叶。
螺石村距离铅山县城也就十里路许,马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左右便到达了铅山县的北门。不过费家并不在城中,而是在城南外数里的柴家埠,穿城而过是最短的路径。于是,众人便从北门进了铅山县城。
徐晋坐在马车上,掀起车窗的布帘往外望去,但见街道旁店铺林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卖茶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