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痛哉,高力士!(1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414 字 3个月前

李瑛并没有察觉公孙大娘的走神,继续说道:“高力士跟了圣人三十年,两人形影不离,既是君臣,又是挚友,甚至还是兄弟……</p>

在这三十年里,圣人甚至都没有训斥过高力士,更别说把高力士逼的寻了短见。</p>

而现在,这样的事情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只能说明两个人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分歧,甚至危及到大唐国本的分歧。”</p>

李泌惋惜不已:“是啊,能够算的上大唐国本的事情,自然首推储君人选。</p>

黎敬仁既然能够知道圣人打算褫夺殿下兵权,并禁足十王宅的事情,那么高力士也一定会知道。</p>

很可能高力士认为殿下更适合做大唐的储君,于是同圣人发生了争执,最后被圣人一怒之下贬职赐死。”</p>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公孙大娘端来了茶汤,给这对君臣每人斟了一杯,让他们边喝边聊。</p>

李瑛品了一口,沉声说道:“孤不这样认为!以我对高力士的理解,他不可能与李隆基产生争执,最多就是苦口婆心的劝谏。</p>

我猜测,很可能李隆基对高力士支持孤做太子不满,于是对高力士做出了惩罚。</p>

高力士为了不让李隆基犯下大错,便以死明志,希望用他自己的死亡能够唤醒李隆基,让他以大局为重!”</p>

“高力士真是贤宦!”</p>

公孙大娘听两人分析到这里,心中感动不已,“以死谏君,高将军可以名垂青史了。”</p>

李瑛苦笑:“就是不知道李隆基能否感受到高力士的良苦用心,从而幡然醒悟?往后不再为难孤……”</p>

公孙大娘咋舌:“圣人不会这么昏庸吧?”</p>

“呵呵……慢慢你就知道了。”</p>

李瑛露出一个诡谲的笑容,举起茶盏呷了一口。</p>

历史上的李隆基自从一日杀三子之后就在昏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p>

他先是强夺儿媳杨玉环,逼死忠良王忠嗣、先后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打压新太子李亨,无脑信任安禄山……</p>

最终在十八年之后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大唐急转直下,由盛转衰,死在这场浩劫中的百姓不可计数。</p>

甚至后来司马光著作的《资治通鉴》里面记载,安史之乱死亡的人数高达三千六百万人,占整个大唐总人数的五分之四。</p>

李瑛没有去研究过《资治通鉴》记载的真假,但就算把这个数字缩小十倍,那也是三四百万人口的死亡。</p>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给天宝时期的李隆基打上昏君的烙印。</p>

李泌转动着茶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倒是认为高力士的自尽有两个意图,一是以死明志劝圣人信任殿下,重新册立殿下为大唐储君。</p>

第二,就是以自己为棋子,咬死皇后造反,逼迫武氏一党不得不反,从而帮圣人肃清朝纲,并且给武皇后打上谋反的烙印,让他无法诋毁圣人做的那些丑事……”</p>

“长源言之有理!”</p>

听了李泌的分析,李瑛对高力士更加钦佩。</p>

如果高力士当真像李泌分析的这般考虑,那他的人品将会再次升华,不仅以自己的死亡阻止李隆基犯错,还在临死之前帮助李隆基逼反了皇后党,维护了李隆基的名声。</p>

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忠义两全,自古以来,能有几人像高力士这般为了君主慨然赴死?</p>

想到这里,李瑛的眼眶不仅湿润了,仰天喟叹道:“高将军千古,李隆基此生何幸,能获得你这样贤宦的辅佐?但愿他能迷途知返,悬崖勒马。”</p>

李泌也是湿了眼眶:“渤海郡公的这番作为甚至可以进入凌烟阁,若是圣人能够改变自己多疑的性格,铲除武氏一党,册立殿下为太子。再让殿下南征北战,大唐王朝必然会创造更胜贞观的盛世。”</p>

公孙大娘擦了下泪珠,哽咽道:“高将军都以性命劝谏圣人了,他应该会迷途知返吧?”</p>

“唉……谁知道呢,拭目以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