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1 / 2)

江山争雄 江左辰 941 字 2022-09-09

罗昭云陪着这些京城才子和高贤,煮酒淡饮,赏雪倾谈,没有摆任何元帅架子,就是想要拉近彼此的距离感。

在这乱世,纯文人的实际用处是不大的,既不能带兵打仗,也不能理政安民,只是蜗居在房舍之内,感慨万千,以写文章的方式来抒发情感,壮怀不已。

所以每逢乱世,都会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调侃,就是武者对文人的不屑和轻视。

但文人掌握了笔伐,在一定程度代表着民间舆论,通过自身文章影响力,脍炙人口传出去,很容易对某一方形成舆论的褒扬、强化,使得这个势力无形中增加了名声、运数等,为其造势。

而且许多文人中,也有一些实干型人才,能做谋士,运筹帷幄;能够从政,治理一方。所以,罗昭云对待这些大文人保持礼遇,也是希望能够借此,吸引更多的人才过来,为己所用。

毕竟自魏晋之后,门阀兴起,垄断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仕途更是被门阀把持很紧。只有在乱世时候,门阀贵族受到冲击,才能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才还是出于那些旧贵。

拉拢更多的人才,也就等于跟旧贵、门阀产生了深厚关系。

不过有些贵族子弟,对西北百姓嗤之以鼻,觉得这些教化不多的百姓,听不懂中原文化,讲也是浪费。

还有贵族才子,对门阀等级限制的思维根深蒂固,有些抵触普通百姓接受知识,这样会冲破贵族的知识垄断。

罗昭云当然没有提出什么将科举深度化,要废除门阀特权的口号,那样只会招惹贵族的反感和戒备之心。

他要把利益最大化,既给寒门子弟一个升迁的希冀,也要给贵族子弟一些特殊待遇,办简易小学、府学,以普化百姓、改变风俗的初级目的来办学,暂时还提升不到科举选拔人才的程度。

弘文馆的文人士子们,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暂时还没有想过这些西北寒门孩童,长大之后,会对日薄西山的门阀贵族制度,有什么冲击和影响。

诸人相谈甚欢,罗昭云请姚思廉、虞世南等人,继续在西北教学、创作,将中原文化发扬光大,将西北的百姓,真正拉入中原的文化习俗中,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姚思廉这等大儒,自然希望能把孔老夫子的一套儒学,在西北推广,这是每个儒者希望做的事,阐述他们坚持的文之道,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