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平定黄巾(2 / 2)

第七镇,施恩惠于人,聪明睿智,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p>

第八镇,忠诚正直,才情出众,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p>

第九镇,智谋过人,文武双全,济北相鲍信字允诚。</p>

第十镇,尊崇圣人,礼贤下士,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p>

第十一镇,武艺超群,风度翩翩,广陵太守张超字孟高。</p>

第十二镇,仁慈善良,德行深厚,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p>

第十三镇,名声响彻羌胡,声誉遍及四方,西凉太守马腾字寿成。</p>

第十四镇,嗓音洪亮,仪表堂堂,北平太守公孙瓒字伯珪。</p>

第十五镇,随机应变,遇事果敢,上党太守张杨字稚生。</p>

第十六镇,英勇无畏,文韬武略,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p>

第十七镇,世代公卿,门生故吏众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字本初。</p>

第十八镇,平定黄巾之乱,智勇兼备,陈留太守曹操字孟德。”</p>

十八镇集结完毕后,讨董联军正式成立。这波强大的联合阵势震撼了整个天下百姓,远在洛阳的董卓得知此事后,顿时心中恐慌。他手下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但还未强大到可以单独应对十八路人马的程度。</p>

李儒闻讯立刻赶来,立即向董卓进言,建议暂避锋芒,先撤退。董卓觉得李儒说得有道理,于是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提出了迁都长安的动议。满朝文武之中,仅有两位官员——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董卓因未能杀掉两人,便以反对迁都为由,将他们罢免并逐出京城。</p>

黄琬和杨彪离开京都的当天,董卓借题发挥,残忍地处决了周毖和伍琼二人作为泄愤。为防止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响应讨董联军,董卓在当晚征召他们入驻洛阳。</p>

皇甫嵩和盖勋连忙连夜赶到洛阳,并于次日在朝廷任职。由于董卓曾因黄忠的事遭到皇甫嵩的责骂,因此心怀怨恨,遂指使人诬陷皇甫嵩,意图将其置于死地。然而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关系较好,亲自找到董卓为父亲求情,董卓最终答应释放皇甫嵩。</p>

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后,仅隔三天就开始执行,到了第四天,汉献帝刘协及其他随从均已离开洛阳,向长安进发。董卓留在洛阳毕圭苑,率吕布及其西凉亲兵以及先前收编的一些士兵,准备对抗关东联军。</p>

众人离去后,董卓更加肆无忌惮。他在洛阳纵火烧毁宫殿、官署和民居,乘机大肆搜刮财物。他还指使吕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盗取珍贵宝物,甚至连前朝皇帝的陵墓都不放过,悉数挖掘,将其中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