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便是皇帝隐晦的表达了意思——自今而后,善德女王便居住在长安,不得返回新罗。</p>
这亦是应有之意……</p>
而在太极宫内,则进行了一场讨论。</p>
李绩、长孙无忌、萧瑀、岑文本、马周、刘洎、程咬金、尉迟恭、房俊等等大臣,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荆王李元景、韩王李元嘉等等宗室,甚至于致仕的房玄龄,尽皆在座。</p>
李二陛下端坐在御座之上,一张方脸因为刚刚饮了酒而略显红润,眼神却清澈明亮,环视一周,开门见山:“今日留下诸位,乃是商议新罗内附之事,众位爱卿但有建议,畅所欲言。”</p>
众位大臣尽皆沉默。</p>
说是商议新罗内附之事,谁都知道内附已成定局,没有人会反对,也没有人敢反对。</p>
重中之重,唯有是否敕封皇族子弟为新罗之王……</p>
程咬金大嗓门道:“开疆拓土,乃是不世之功勋,新罗内附,若是不能由大唐敕封皇族子弟为新罗之王,这份功绩难免打个折扣。况且人家新罗女王亲自上门,甘愿为质,咱们焉能寒了人家这份心?依某看来,就在陛下诸子之中,择取一位睿智宽厚者,敕封为新罗之王,为大唐社稷屏藩一方。”</p>
尉迟恭立即附和:“卢国公所言甚是。”</p>
这两人平素势若水火,谁也不服谁,但是同为武勋集团,利益诉求在很多时候一致,不得不捏着鼻子彼此附和。</p>
况且,在武人的眼中,“扩张”是永恒不变的追求,唯有不断的扩张,不断的征战,武人的利益才能够保证,否则若是如那些大儒们唠唠叨叨什么以理服人,武人们岂不是要喝西北风?</p>
将新罗纳入版图,以皇族子弟敕封为新罗之王,那就势必要派遣大批唐军前往新罗驻防,这正是武人的利益所在,纵然两人不睦,也没理由相互攻讦,为了拆台而拆台。</p>
那是蠢货才会干的事情……</p>
大臣们尽皆缄默,无人答话。</p>
李孝恭、李道宗老神在在,无欲无求。</p>
事实上,他们两个心里清楚,无论是否敕封皇族子弟前往新罗为王,他们都绝无可能成为人选。</p>
昔年征战天下,两人军功赫赫,在军队之中的威望,皇族之内无人能及。这等军方重臣,一旦成为新罗之王,谁敢放心会否野心滋生,用不了几年便率军反噬?</p>
所以他们两个已然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当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就好,任何决议,既不反对,更不赞成,皇帝咋说就咋办,认准一条路跟着皇帝走,既不去平白得罪人,更不会背负什么责任……</p>
总之,用房俊的话来说,打酱油就好了。</p>
事实上,一贯“沉默是金”的李绩,事不关己的岑文本,早已致仕的房玄龄,都是打着同样的心思。</p>
殿上,最紧张的莫过于荆王李元景……</p>
见到诸人尽皆不语,李元景有些沉不住气,一旦决议已定,皇族之中,最有可能被敕封为新罗之王的,便是他。</p>
到了那时,自己多年经营将要尽付流水,重演当年玄武门之变的野望,将会成为一场空,这如何使得?</p>
干咳一声,李元景道:“某认为不妥。新罗内附,乃是仰慕天朝威仪,新罗女王心怀赤诚而来,大唐何不展现气度,准许其返回新罗,依旧为王,并且赏赐其钱财珠宝,极力笼络,则四夷观之,莫不心服。以德服人,方才是长久之计,动辄以武力震慑,甚至窃取国祚,恐怕自今而后,四夷番邦视大唐为洪水猛兽,大唐军队征伐天下,所到之处,势必拼死抵抗,以防国祚陷入大唐之手……区区新罗,取之无益,反倒给自家套上一个镣索,殊为不智。”</p>
李二陛下不语,却淡淡的瞥了李元景一眼。</p>
李元景瞬间冷汗袭身,一颗心简直要跌落谷底……</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