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春城2(1 / 2)

今天吃完午饭没得睡了,在车里眯一会儿吧。顺便看看春城还有哪里值得去。</p>

这个金马碧鸡坊是干啥的?咋叫了个这名字。搜了一下,这地方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现有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东侧的临近金马山的牌坊叫做金马坊,西侧牌坊临近碧鸡山,因此叫碧鸡坊。这里是春城的地标和市中心,也是春城的象征之一;绝大多数到春城的游客都会造访这里,和牌坊合影。两个牌坊中间是个小广场,可能有文艺表演或者摆摊的。还有早晨看到的陆军讲武堂旧址,就在酒店隔湖相望,等会儿回去拐过去看看。</p>

看了两分钟地图,睡着了。。。。。。(~ o ~)~zZ</p>

下午三点,准时醒来。伸个懒腰,精神焕发。看看地图,先去金马碧鸡坊,比较近。</p>

到了这里,两边都是路,没有停车场X﹏X到旁边找了个停车场,再步行过来。小广场就是个广场,其他啥也没有,倒也干净。两边马路再外圈的建筑可是非常醒目,感觉有点抢镜头。可能晚上两个牌坊能更漂亮一些,毕竟牌坊本身就是为了醒目而设置的。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金碧交辉”。据说每六十年一个甲子会出现一次。这种奇景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p>

好吧,张耳觉得的自己现在有点审美疲劳了,看民用建筑有点提不起兴致。得去讲武堂旧址找点火药味的刺激。</p>

张耳先开车回到酒店,四点,听说四点半就停止入场了,张耳赶紧往讲武堂走,十来分钟后走到讲武堂门口。</p>

看看介绍,滇省陆军讲武堂,从1909年开办,至1928年结束,共招收学生19批,分步、骑、炮、工四科,第15期还有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的留学生,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将领,如第3期特别班的朱德,第15期的叶剑英等。叶剑英1917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2期炮兵科学习,1918年毕业。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50米,宽10米,对称衔接,浑然一体,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集会场地。东楼是办公的地方,西楼是上课的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p>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农历辛亥年即1911年的各地纷纷举行的推翻满清王朝统治的武装起义活动,满清王朝在各省建立的新派军校培养出的军官反而成了推翻他们自己的主力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p>

而到了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蔡锷将军在云南首先发动护国起义,继而引发了全国性的护国运动,最终粉碎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后人赞颂护国军有再造共和之功。</p>

这些为先进性而奋起反抗落后的滇省军人们都曾在这里进行现代化军事学习,炮兵作为现在战争的主力甚至连叶剑英都曾来学习,还有二百多人的外国学生(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