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热火朝天的工厂(2 / 2)

陈化非常有信心的点点头。</p>

“我们已经摸索出了经验,基本上能保证每次都能产出一些。”</p>

“先将这沙子过筛之后放入窑里进行烧。先用红色的火焰烧制,然后链接上水排鼓风,给他加大火力,最终用橙色的火焰就能将这些沙子烧的融成一团,变得软塌塌的。”</p>

古代人没有摄氏度这个概念,但是这些和火焰常年打交道的工匠,却也有着一套自己的分辨温度的方法。</p>

其中最直观的就是火焰的颜色。</p>

董良也知道,火焰的颜色变化是代表着它燃烧程度、放出温度的变化。</p>

红色火焰、橙色火焰到底代表了多少度,董良也不清楚。</p>

不过董良看了一会儿,发现火焰一开始燃烧是红的,应该是温度最低的时候。</p>

随后将温度升高,火焰的红色渐渐的加深发亮。</p>

这些工匠们将火焰控制在深红色,对着沙子烧一段时间,然后开始猛烈的征温,红的愈发的明亮,发橙,最终变成橙黄色。</p>

沙子变肉眼可见的,慢慢的融化,最终变成了融化的玻璃。</p>

“来,你们取出个铁管来。”</p>

铁管是董良早就准备好的,身后的护卫将铁管递了过来。</p>

有些人看到了铁管,便想到了枪。</p>

铁管是非常难以制作的,但是真的随便造出一根铁管的模样却不难,难的是造成致密、均匀、结实的铁管。</p>

而董良做的这根铁管,只把它当成吸管或者是吹气用的管子,不漏风便可以了,也不用它承受多大的压力,所以普通的铁匠也打的出来。</p>

“老陈,你看这玻璃被烧化之后变成软塌塌的一团。你且将这铁管插进去进行吹气,便可以如同你做瓷器那样把它吹成各种形状。”</p>

这是董良在后世碎片化的知识时代,见到有玻璃工匠制作玻璃工艺品时的小视频,此刻也刚好拿来借鉴。</p>

“我来试一试。”</p>

老陈闻言也来了兴趣,从董良手中接过了铁款,自告奋勇的要试一试。</p>

“你且莫要着急。”</p>

董良拦住了陈化,“这铁管被加热的很快,那刚烧好的玻璃,温度一定很高,你要这样直溜溜的往上插,只怕很快的就把你嘴烫烂。”</p>

“先取一些麻布和皮子来吸满了水,裹在吹口和握手处。谁不知这样是否好用,但先保护好自己要紧。”</p>

老陈憨厚一笑,常年与火焰打交道,自己等人,谁身上还不烫出来几块伤疤,自然也知道那火焰灼烧的痛苦。</p>

如今上官不急着催促,反而要先保护好工匠,这自然也让他们松了口气。</p>

两个学徒拿着两个大铁锹,将烧出来的一团软塌塌的玻璃放在了外面一块大铁板上。</p>

老陈走上前,拿着铁管就插进玻璃里。</p>

“老陈,你再小心些。只往外出气,万万不可吸气,这熔金炼铁的高温若被你一口气吸到了肚子里,岂不把你活活烫死?”</p>

董良又赶紧提醒了一句。</p>

这也不能怪董良不一次把话说完,只是董良并不明白其中的工艺,只能一步步的试错,而看到一个情况分析分析,才能进行下一步。</p>

每一工业生产的行业,都有着无数血泪凝结出来的规则,后是习以为常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都是一次次的惨案换出来的。</p>

董良又何德何能能通晓天下所有不了解的一些工业生产的方式中的注意事项。</p>

只能一边走一边看,看见了一道工序,脑中灵光一闪,便想起要注意什么。</p>

被董良连续提醒几次,老陈也变得有些紧张兮兮的了。</p>

握着一米多长的铁管,紧张兮兮的将嘴凑上那个湿漉漉裹着麻布的吹口。</p>

先把头一侧大口的吸了一口气,腮帮子都挤得鼓鼓的,然后猛猛的一大口气吹了进去。</p>

肉眼可见的那一软塌塌的玻璃中间鼓了一下。</p>

老陈便迅速的一偏头,吸口气又往里吹,很快的,这玻璃就像气球一样被吹了起来。</p>

这时间董良指挥着那两个学徒站到了玻璃旁。</p>

让他们用铁锹尝试着为那玻璃球进行塑形。</p>

被烧化的玻璃在铁锹的压力下,也确实像一块较硬的面团一样,可以被缓缓的挤压变形。</p>

老陈又连续猛地吹了一二十口气,吹的自己眼前开始冒金星,便被董良拦下,不让他继续再吹了。</p>

实在是眼前的这块玻璃体积已经膨大了一倍,董良怕继续吹下去把他吹炸了。</p>

这玻璃到底能吹的多薄,吹的多大董良,他们现在并没有经验,还是以后慢慢的试验的好。</p>

老陈松开了手,那玻璃渐渐的开始变得硬了。</p>

两个学徒再用铁锹去压,却慢慢的开始变得压不动了。</p>

董良和老陈他们便在一旁说说聊聊,又等了好一会儿。</p>

终于等那玻璃彻底定了型,变得坚硬无比,这才凑到跟前继续的观察。</p>

只因是第一次实验,做出来的玻璃球并不好看,吹起来像个球,铁锹压一压,又多了些棱角。</p>

最后得到一个又不方又不圆的绿色玻璃球。</p>

老陈虽说自己有能力去掉玻璃中的气泡。</p>

但毕竟正在一点点摸索着改造工艺,如今这一个玻璃球中还是有着不少的气泡。</p>

董良捡了一片树叶,放在这个玻璃球上,树叶没有丝毫的变化,看样子玻璃的温度确实已经消退了。</p>

便拿着手中看了看,敲击一番,确实是玻璃的样子。</p>

照这样的进度来,若老陈真有他说的那么有把握,那么要不了一两个月,便可以烧制出来没有气泡的好玻璃了。</p>

只是可能颜色还不能达到董良的要求。</p>

无色的纯玻璃的配方到底是怎么样的,还需要老陈他们继续摸索。</p>

不过即便如此,董良已经非常满意了,又与陈化寒暄了一番,许诺了许多好处,结结实实的撒了些钱。</p>

便在一众工匠欢天喜地之中离去了。</p>

www.yqxsg.cc。m.yqxsg.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