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帆同意了部分实验室加入对撞机实验,在日后设备建设完毕后,可以申请使用设备,共同研究学习。</p>
这受到了一致的好评:</p>
“陈教授大公无私,追求真理!”</p>
“陈帆同志风高亮节!”</p>
“期待和西北实验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赢发展!”</p>
“今天参观了西北实验基地,技术先进,大受震撼。”</p>
“陈帆教授大公无私的分享了他的部分技术,以及对撞机建成后的预期参数。保守估计华国的粒子对撞机将是现存对撞机效果的800倍!”</p>
“期待历史上那些待验证的理论,能够在明年完成验证。”</p>
“……”</p>
大多数都是对陈帆和华国的赞美声音。毕竟对撞机的建设成本非常高,一些小的国,没实力拥有自己的对撞机。</p>
有它,就能够在物理理论研究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探寻宇宙创立之初的秘密,这实在让人兴奋。</p>
访问学者们参观完对撞机离开之后,陈帆带着高铭继续工作。</p>
接下来最要紧的任务,就是盯着施工人员把常温超导材料安装进入其中。</p>
这个环节,陈帆带着高铭,提前做了无数个迷你版的技术模型,反复测试,确保万无一失之后,才下令动工。</p>
高铭跟在陈帆身边的几年,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差距:</p>
首先是理论方面,高铭自己对新理论的设想过于“理想化”。但陈帆教授却可以让每个数据的来源,都存在合理可靠的数学依据。</p>
其次是实践方面,高铭之前总喜欢抠理论和数字,不喜欢实验室的实际工作,觉得那些浪费时间。就算在脑叶实验室和魏超干的时候,他也是有些不情愿的。但是,这次跟陈帆一趟走下来,他被彻底的折服了。</p>
陈帆在脑叶实验室,更多的是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都交代给下边的人做。比如叶知秋、魏超、向小园这些人,然后他们再把具体的活派给自己。</p>
但这次出来,高铭才真正意识到,陈帆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而已。他的实践、工作安排、时间管理……任何一项,都是无法比拟的。</p>
高铭一脸敬佩的跟在陈帆后边。</p>
陈帆一边检查和指点对撞机的建设工作,一边跟高铭聊天:</p>
“今天一趟走下来,感觉怎么样?未来,你我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就靠这个大家伙的运转来验证了。”</p>
高铭赶紧回答说:</p>
“感觉太棒了!”</p>
“之前只知道实验验证的大概原理,今天才发现,居然有这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和研究。”</p>
“知其然,应知其所以然。跟着师父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p>
“虽然这和量子力学不相关,但是这些基础的东西,就像是台阶一样,可以协助我们,一步步攀登理论高山。”</p>
陈帆很满意。</p>
他怕高铭再走纯粹理论分析的弯路。没有实践证实,理论就像是“无根之水”,让人陷入思索之后难以自拔。</p>
陈帆又问:</p>
“对撞机的建设方面,有什么技术建议或体会吗?”</p>
高铭这小子很灵性,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认知,和自己不谋而合。</p>
问题是,自己的理论,是来自前世的研究和经验积累。而高铭仅仅凭借自己的推理,在理论上就和陈帆推演的比较接近,只能说是天才中的天才!</p>
在陈帆自己看来,这台对撞机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即使放眼前世,也就是五十年后的世界,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