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福徵寺</p>
### 基本概况</p>
福徵寺,又称包头召,蒙语原名“布特苏木”,是包头市东河区召拐子街的一座古老寺庙。它不仅是旧包头城内唯一的一座蒙古族召庙,还是巴氏家族的家庙。这座寺庙由巴氏家族集资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 建筑布局</p>
福徵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原有院落多处,现在保存完好的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佛殿和禅房等。其中,主佛殿为汉藏式建筑,平面呈凸字形,砖木结构,汉式殿顶,藏式围墙。墙壁用石灰水刷成白色,佛殿正面装饰精美,外设护栏,正面和东西墙壁均有藏式小窗。殿堂为两层,以圆木柱支撑,底层为经堂,内无间墙,楼上分前后两座佛堂,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护法韦陀、关帝、罗汉等塑像。</p>
### 历史沿革</p>
福徵寺见证了包头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清王朝的繁荣和衰亡,也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在民国时期,寺庙的院落逐渐成为当地商会的议事会所,曾有基层行政机构设于召内。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组织在包头的活动场所。1925年春,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包头建立党的组织,包头第一个党组织——包头工委就在福徵寺诞生。此后,福徵寺又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赴苏联与共产国际联系的中转站,一批又一批蒙汉进步青年通过福徵寺赴苏联学习。在抗日战争时期,福徵寺还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传递情报,开展活动,输送党的干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
### 革命纪念馆</p>
如今,福徵寺已被中共包头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侧院还辟有包头召(福徵寺)革命纪念馆,这里不仅展示了福徵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包头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和英勇事迹。纪念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 参观须知</p>
如果你打算前往福徵寺参观,我建议你注意以下几点:</p>
1. **尊重宗教习俗**:在参观过程中,请尊重佛教的宗教习俗和信仰,不要做出冒犯性的行为或言语。</p>
2. **保持安静**:在寺庙内请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或拍照时使用闪光灯等可能干扰僧侣或游客的行为。</p>
3. **注意安全**:请注意保管好个人财物,并遵守寺庙内的各项安全规定。</p>
4.转龙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