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十二因缘之“姻缘”(2 / 2)

红娘啼笑因缘 闪蝶 2010 字 7个月前

生,步入新一轮生命周期,似凤凰涅盘,浴火重生。</p>

老死,生命的尽头,如夕阳西下,渐入黑暗。</p>

十二因缘中,生命的开始,便是这个样子。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p>

行,因为无明而做出善或恶的行为。</p>

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p>

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p>

识,因为过去的行为累积了一定的因果,从而投生于今世,成为新的生命。</p>

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p>

名色,指由精神要素与物质要素和合而形成的身心。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p>

六入。人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能为六尘所入,所以叫做“六入”。</p>

比如眼能看见颜色,便入于色尘,其他诸根,道理亦然。</p>

七触。胚胎出母体后,与外界接触,通过六入的作用而产生一种触觉,这便是触。触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起的单纯知觉作用。</p>

“境”就是外在的环境,环境的好坏,会通过六根传递给精神,对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p>

所以,才有“孟母三迁”,“近朱者赤”的说法,“名山久住道心生”,如果能常亲近贤德之人,受真理嘉言的熏陶,必然能提升心性层次,做良善之人。</p>

“触”是十二因缘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需要重点把握。</p>

七受。受,是一种对“触”的精神领受,对外境苦乐等感觉的体验。比如我们同时尝到酸甜苦辣,便会同时接受这四种味道,而且层次分明,十分清楚。</p>

受是对所处之境的消化与领受,将外在化为内心感受的过程。</p>

八爱。爱,指的是一种贪爱,是由于感受到苦乐而产生出的爱憎等情绪。</p>

《增支部》经典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佛法观念中,爱与憎是一体的两面,互相作用。</p>

贪爱和厌恶之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也是佛法修持的关键。只有去除这种欲念,才能“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摆脱轮回。</p>

九取,当你对事物产生爱欲,便想把它拿过来,这便是“取”。</p>

取是一种执着,是一种贪,因此会产生种种恶业,造成身心的种种烦恼。取和爱、无明都是烦恼的迷惑因,如果能够断除,则可免受生死之苦。</p>

十有。有,就是将取得的东西为自己所有的意念与行为,会构成潜在的业力。这些业力所招感的果报,是相续而生,不会亡失的,所以称为“有”。</p>

爱、取、有三支是于现在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的因。</p>

十一生。生,是指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在未来世又托胎投生。</p>

十二老死。有生就有老和死。随着生命的流逝,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便是“老”,最后呼吸停止,诸蕴离散,身坏命终,则是“死”。</p>

不过,老死并非有情的全部灭亡,老死的是色身,业识却与无明和行,重复另一轮的生命流转。</p>

现在世的爱、取、有三支苦因,会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苦果。</p>

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生动揭示了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的必然规律。</p>

十二因缘是一个扣一个的连环,互相作用的连锁,叫作“顺生门”。而想要“跳出红尘外,不在三界里”,就要从斩断“无明”开始。无明既灭,其他因果皆无,烦恼便会彻底灭除,也免受生死轮回之苦,这就叫“还灭门”。</p>

修持佛教的十二因缘,就是灭无明之念,求解脱之法,解脱之后,便可得涅盘,成佛之道尽在其中。</p>

红娘姐姐觉得佛法太深奥了。</p>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常常迷失自我,追逐着所谓的成功与名利。但当疲惫不堪时,才发现内心真正渴望的,不过是一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此时,不如放下包袱,踏上归途,去感受大自然的怀抱,聆听鸟儿的歌声,呼吸清新的空气。</p>

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境界。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定。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阴霾密布,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悲不喜,不骄不躁。这种心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方向,活出真实的自己。,关于世界的由来,佛陀提出了缘起论,而在人生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的具体问题上,佛陀在缘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二因缘。</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