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机构和人事五(2 / 2)

复兴之路 wanglong 1594 字 2022-09-08

“看看,你们把成本、价格等因素都丢掉了嘛。且不说别的,对于用户对产品品质的反映,你们主要是听营销部的,对吧?这就是大问题!生产者如果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对于质量管控和改进的压力就会缩校其实这还不是最大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是成本管控!半年来,通过推行精益管理,公司总成本压缩了一大块,保证了今年利润指标的完成,但是,成本的压缩主要不在生产口,而在其他方面!比如机关的可控费用。但成本构成中,生产成本是最大的一块,各分厂却对此没有多少积极性,这是体制造成的,不能全怪生产分厂的厂长们。只有划小核算,让车间直接承担成本的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弊端。现在大家都在盼着涨工资,将来,可以把工资升降放在基层,有能力的就长,没条件的就别长,各凭本事好了……”

这是马光明第一次听陶唐讲述成立几个职权很重分公司的理由。之前,负责机构设置和职责的发展规划部曾给公司领导们送过一份注明“保密,请勿外传”的关于机构改革的征求意见稿。算是揭开了序幕。没人会在意标在文件封面上的那六个字,秘密从来就是用来传递的,只有公开于全部的东西反而没人注意了。

当晚,蒋延生就找上门来,问他对机构改革的看法。蒋延生直言不讳,“设立配件、变速箱、农机以及矿机四大分公司有利有弊,据说刘书林那边早已吵成了一团,就差发动人手去请愿了……对于生产系统,无疑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分公司成立后生产怎么管,吕绮搞的那个东西又没说清楚,很困惑,想听听你的意见……”

马光明没有问蒋延生从哪里看到了那份材料。或许是陶唐给他的,下面都在囔蒋延生要接替自己的工作,自从自己被陶唐抽出来“专顾”搬迁,传言就格外的多。连续倒掉三个公司领导,补充是肯定的了,谁也不愿意外面派人来,呼声最高的是蒋延生和刘书林,据说李珞一直在为刘书林呐喊,这一次发规部受意弄出的机构改革方案,恰恰触动了蒋延生和刘书林这两位候补人选的痛点……

他没有直接回复蒋延生对于机构改革的意见,说自己尚未研究,没有形成成熟的看法。但吕绮弄出的方案无疑是有来头的,如果上会研究,一定要跳出生产口看问题,别给上面留下本位主义严重的印象。

蒋延生跟自己合作了多年,总体是愉快的。蒋尊重自己,能力也够,勉强也可以算作韩马线上的大将,他是支持蒋延生上位的,所以很诚恳地提醒这位老部下。

但马光明和韩志勇的沟通就深入多了。收到文件的次日,马光明去了趟韩志勇家,两人同在一栋楼,彼此串门的时候却极少。

“我支持这个方案,”在韩志勇古色古香的书房里,韩志勇开门见山,“这是一个好方案。无论是精简机关还是压缩生产部门,都符合潮流,我完全赞成。”

“但是,这样一来,原来的格局可就全部打破了……”

“妙就妙在这里。损失最大的不是我们,而是李珞,还有邱林。最近邱林有倒向李珞的趋势,你一定看出来了。四大分公司一成立,首先需要变革的就是营销,李珞差不多要失业了,哈哈。很想听听这位仁兄会怎么说……这是我给吕绮的回复,你看看吧……”说罢,韩志勇把手写的两页稿纸从抽屉里拿出来递给了马光明。

马光明看了一遍,韩志勇分析了机构改革的利弊,认为利远远大于弊,非常好。建议将一部分财务和人事权下放给分公司,“使其成为初步具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刚才陶唐的话等于肯定了韩志勇的思路,这一点俩人算是想到一块儿了……如果陶唐说服赵庆民和郭涛,再得到韩系的支持,在班子会上通过机构改革的方案会很顺利,马光明坚信。

“我认为基本可行……”一直到现在,马光明都没有书面回复吕绮。早已超过了发规部给的时间了,但吕绮并未催促。

“赵书记认为一下子推出来风险很大,建议先把配件分公司建立起来作为试点。老马,你是负责这一块的,明年搬迁启动,首先就要保证这一块的市场份额不丢……人选很重要,你认为谁合适?”陶唐抛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