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我是你父亲啊,我说的话你听见没有。”</p>
“听见了。”</p>
苏轼立马站得端端正正。</p>
“你们几个快点带他去醒酒。”</p>
苏洵说完便拂袖离开了。</p>
这个儿子真的一点也不让他省心,这才哪里到哪里,便如此嚣张,以后还了得。</p>
算了,他也想着眼不见心不烦,直接走人了。</p>
四个人站在原地。</p>
巢谷弱弱的说着:“还是得苏子瞻才能让苏父发这么大的脾气。”</p>
苏辙摇摇头,有些自责。</p>
他觉得自己应该管住哥哥,不应该让他喝了那么多酒。</p>
陆子阳对他们说,“我去给他弄点醒酒汤。”</p>
苏轼连忙摇头,“不用了,我已经酒醒了。”</p>
他们都笑苏轼,果然这是血脉压制啊!</p>
苏轼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不过对于父亲的恐惧可是刻在骨子里面的。</p>
那天晚上,苏轼一个晚上都没有睡。</p>
老老实实面壁了一晚上,滴水未进。</p>
苏辙其实偷偷给他送了食物和水,苏轼都拒绝了。</p>
到了第二天,苏轼恭敬的来到了他父亲的门口。</p>
“父亲,这是我的科考之时所着的文章,给您过目指点。”</p>
“进来吧!”</p>
苏轼进房间之后,将文章递给了他。</p>
苏洵认真研读起来。</p>
这篇文章十分短,只有区区几百个字,估摸着都没有超过六百字。</p>
不过引经据典,每一个字都使用得十分恰当,更没有一句废话。</p>
苏子瞻简直就是我辈的楷模啊!</p>
从不水文。</p>
好吧,很多人都做不到。</p>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p>
考生们需要论证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到底是应该严格一点,推行法治,还是应该宽以待人,推行德治。</p>
苏洵看完苏轼的文章后,连连点头。</p>
“你这文章写得不错,区区几百个字便指出了重点。”</p>
苏轼笑着说道:“还是父亲教育得好。孩儿确实认为不管是法治还是德治,都应该本着爱民的角度出发。关心百姓所关心的,担心百姓所担心的,顾虑百姓所顾虑的,只有怀着这样的忠厚之心来治理天下,才能够取得最好的结果。”</p>
“你的想法为父完全赞同,不过你这文章风险也极大。”</p>
“为何?”</p>
“因为你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你偏题了。要是判卷之人,不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可能会给你一个很低的等级。”</p>
“我给出了答案啊!”</p>
“题目里面要求在法治和德治之间选择一个更好的,我的文章之中其实一个都没有选,当然,你也可以说你两个都选了。哎!”</p>
苏洵开始担心。</p>
苏轼倒无所谓,“父亲,不要担心。我们要相信欧阳修大人。”</p>
“对了,你这文章中我还有一事不明。”</p>
苏轼笑了笑,“父亲请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