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妃踏入董卓的营帐,众将纷纷离去。她的目光柔情似水,凝视着董卓,关切地询问他是否受伤。董卓静坐于榻上,身上的战袍血迹斑斑,但他的神情坚毅,毫无疲态。</p>
田妃回想起董卓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心中不禁涌起钦佩之情。他挥舞着大槊,冲锋陷阵,敌人在他的面前纷纷倒下。那一刻,他宛如战神降临,令人心悸。</p>
董卓感受到了田妃的目光,微笑着安慰她,自己并无大碍。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让人感到心安。田妃心中暗叹:“董卓真乃大丈夫也!”此刻,她对董卓的倾慕之情愈发深沉。</p>
营帐中弥漫着静谧的氛围,田妃与董卓的目光交汇,仿佛时间都为他们而定格。在这战乱的年代,他们的相遇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而这份情感,将如同烛光一般,温暖着彼此的心房。</p>
……</p>
皇宫深夜,皇帝得知并州云中郡招匈奴大军围攻,汉桓帝大惊内心无比担忧,因为自己的爱妃正在云中郡,于是传旨封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立马前往并州云中郡抵御匈奴鲜卑大军。</p>
某日,张奂在府邸中接到了圣上的圣旨,得知自己被封为护匈奴中郎将,奉命前往云中郡抵御匈奴。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为国家保卫边疆。</p>
在准备出征的过程中,张奂得知董卓在云中郡浴血奋战。对于董卓的能力和品性,张奂清楚,毕竟几年前董卓当过他手下。张奂对董卓的军事才能很认可,这样为抗击匈奴增添一份力量。</p>
经过深思熟虑,张奂决定上书皇帝,推荐董卓为自己的行军司马。他在奏折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考虑,强调了董卓的军事经验和对边境地形的熟悉程度,认为他可以在作战中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协助。</p>
皇帝审阅了张奂的奏折,经过权衡利弊,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张奂收到回复后立马出发,张奂领北军三万军马急行千里奔赴云中。</p>
战局变幻莫测,张奂决心全力以赴,守护边疆,保卫国家的安宁。</p>
数日后,匈奴大军再次猛攻城池,城墙上旌旗猎猎,喊杀声震天。董卓身先士卒,率领守军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着匈奴的攻击。</p>
远处的地平线上,张奂率领的大军如钢铁洪流般汹涌而来。董卓登高远望,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他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出城杀敌,迎接援军的到来。</p>
匈奴见董卓出城迎战,士气为之一挫。而董卓和张奂的军队则气势如虹两面夹击,如下山猛虎般扑向匈奴。两军短兵相接,杀声四起,血雨腥风中,匈奴渐渐不支,开始败逃。</p>
董卓乘胜追击,张奂的军队也迅速跟进,形成合围之势。匈奴在联军的夹击下,溃不成军,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战场上到处是残肢断臂,一片狼藉。</p>
这场战斗以董卓和张奂的胜利而告终,他们成功守住了城池,扞卫了边疆的安宁。人们对他们的英勇事迹赞不绝口,而这两位将领的名字,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传奇。</p>
董卓见到领军而来的张奂,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他大步向前,紧紧握住张奂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董卓领着张奂回城来到自己的营帐。</p>
“张老将军,您的到来真是让我大喜过望!”董卓声音洪亮,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多年不见,您依然英武不凡!”</p>
张奂微笑着回应道:“仲颖啊,尔在此抵御外敌,辛苦了!汝的勇气和决心令老夫深感佩服。”</p>
六十二岁的老将军张奂和三十四岁的董卓相视而笑,仿佛时间没有在他们之间留下痕迹。他们开始交谈起来,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前局势的看法。董卓详细地向张奂介绍了外敌的情况和自己的战略部署,张奂则认真倾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