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让方孝儒进《烈臣传》,可有说让方孝儒进《忠臣传》?</p>
他方孝儒面对太宗皇帝都敢说"灭我十族又如何?"这样的性子给他进了《烈臣传》不也正常?</p>
都安安心心的回家,该喝酒喝酒,该跳舞跳舞,该学文就学学,别一天天的啥都不会还没个城府。</p>
好了,本公爷还有事儿,就不奉陪了。”说罢转身离开了。</p>
内阁,看着外面已经走远的成国公,英国公张辅淡然一笑对着三杨道“诸位在下就先走了,回见。”</p>
说罢迈步准备离开,这时胡荧开口道“国公慢行,上次你向我讨教长生之法,我已有些头绪,不知国公可愿听听?”</p>
张辅回头有些讶异道“到未想到,胡先生竟然已有头绪,不如你我二人找个地方小酌一番,再细细商讨?”</p>
胡荧笑道“那就叨扰了!”</p>
“不妨事,在下本就有求于先生的。”张辅微微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胡荧也回以同礼,然后两人联袂离开了。</p>
直到两人都离开了,杨士奇才开口道“都下去吧”周围的书吏和校书郎答应一声也就一一退了下去。</p>
这时杨荣才开口道“名分已定,以后太皇太后怕是不会再干预朝政了。”</p>
杨士奇淡淡道“勉仁,襄王移藩,到也是小事,可是其他藩王你可有考虑过?”</p>
杨荣回道“东里公,皇上的心思你还看不出来?如今也到了改弦更张的时候了。</p>
瓦剌一统草原,草原成了什么样,锦衣卫的密报难道你手里就没有?”</p>
杨士奇叹息一声“我如何不知道?可是陛下毕竟年少热血,岂不知开战端易而止战何其难也。</p>
一旦兵事开启,难道还要像太宗时期一样?兵连祸结十余年,百姓不得安生?”</p>
杨荣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杨溥淡然道“首辅,你还有于谦这个学生呢,看陛下的样子,于谦总能规劝陛下一二的。”</p>
杨士奇有些意外的看了看杨溥,不明白杨荣为什么对着杨溥说这些,但还是回答道“王骥可也是你的学生?”</p>
杨荣却没有接话,他知道王骥是不成的,太皇太后棋高一着,直接允了保定侯为主帅,遂了陛下的意,可也间接的让王骥失去了成为统帅的机会。</p>
不过貌似此时杨荣对杨溥的关心更多一些,一直在看着杨溥。</p>
杨溥有些受不了了抬头到“勉仁兄?小弟身上长花了?”</p>
杨荣笑眯眯的道“弘济,你不说说今日的感想吗?毕竟有些奏疏可是你淹的,你与陛下心意上应该比较契合的吧?”</p>
杨溥眉头一皱,淡淡道“勉仁兄长,你可折煞我了,谁不知道你才是陛下的谋主。”</p>
杨荣见说不动杨溥转头看向杨士奇道“首辅不如就解惑一番?”</p>
杨士奇摇头道“都心里明白就好,何必说出来呢?聊聊正事吧。</p>
于谦太过刚正,王骥阴柔有余,刚正不足,他们在地方上自可以如鱼得水。</p>
可要是进内阁的话,总还要历练一番的。”</p>
杨荣点头,然后对着杨溥道“弘济,以后要靠你了。”</p>
杨溥无奈,道“勉仁兄不就是想问我,对于陛下所言《烈臣传》之事吗?何必这样步步紧逼呢?”</p>
杨荣道“不如此,你怎会开口?再说我等说的难道不对?你比我俩小了十岁左右,将来内阁不管再怎么增添阁员,谁又能越过你去?”</p>
杨溥无奈道“好好好,我说,陛下将方孝儒放进《烈臣传》而不是《忠臣传》不就是给满朝文武一个合理的交代嘛。</p>
毕竟若是方孝儒被评了忠臣,我等这些人怎么办?</p>
放进《烈臣传》突出了一个烈字,起码还算给了满朝文武一个天大的面子。</p>
相信满朝文武也不会那么傻的再去反对移藩了吧?”</p>
杨荣看向杨士奇道“你看,弘济内心里明白着呢,不过就是太过谨慎了。”</p>
杨士奇道“谨慎些好,如今陛下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谨慎些,反而可以以柔克刚。”</p>
说完,杨士奇继续道“王文,恐怕要调离了你们看给他安排个什么位置为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