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杨士奇再次开口道“陛下,昨日顺天府上奏,请开大工,用以工代赈之策安置流民,臣以为当是可行。还请陛下圣裁。”说着变将已经票拟过的奏本捧在手上高高举起。</p>
朱祁镇扭头看向王振示意了一下,王振立刻走到杨士奇面前接过了奏本,然后交给了朱祁镇。</p>
朱祁镇一边翻看于谦的奏本,一边道“顺天府可有将详细条陈呈上?”</p>
杨士奇道“有的。”</p>
“可有发通政司?”</p>
“臣已经发了,六部都已经收到了。”</p>
朱祁镇点头“那么杨师以为,可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p>
杨士奇微微摇头“具体条陈,臣已经写在了票拟之中。”</p>
朱祁镇此时正好翻开了内阁附上的票拟,一边看一边继续问道“户部可有疑问?”</p>
户部尚书回道“臣并无疑问,京师内部已然没了内涝,天一放晴水位自退,且天津那里正好运来了今年的夏粮,粮食供应自然无忧。”</p>
朱祁镇点头继续问“工部你们说说。”</p>
工部尚书黎城微微思考了一番道“其他都没问题,就是三大殿有些不妥。”</p>
朱祁镇翻看票拟的手顿了顿,抬头问道“说,哪里的问题?”</p>
黎城回道“陛下,三大殿所需木料,皆为百年以上的楠木,需要从西南转运,这样的金丝楠木非深山老林而不可得,如此一来……”</p>
朱祁镇道“爱卿不用顾忌,直说吧。”</p>
黎城微微一顿,继续道“仅是符合三大殿所用的主梁,一根最少都得白银两万两,而且入山伐树者还有句顺口溜,百人进山,出不得半。”</p>
朱祁镇看了看辉煌大气的文华殿,突然就觉得这辉煌之下,不知道究竟附着了多少冤魂。</p>
赶紧稳了稳心神,朱祁镇道“朕听闻辽东亦有大木,不知是否可用?”</p>
黎城回道“可用,虽说辽东大木比不得金丝楠木,可是生于辽东苦寒之地,木质坚硬,更方便保存,且辽东大木无需冒死入山,伐树之后还可顺江而下直入渤海,不论是成本还是人力,都可节省。”</p>
朱祁镇点头,随后吩咐道“天下子民具为朕之赤子,朕岂因一己之私而害民乎?今后禁用楠木,改用辽东大木。”</p>
群臣闻言立刻称颂道“臣等为天下百姓,谢陛下拳拳爱民之心。吾皇万岁。”</p>
朱祁镇摇了摇手赶紧让众臣起身道“当然,朕也不反对别人去买,毕竟有些人还是有需求的,不过绝不能肆意妄为,该给的必须给足,否则别怪朕无情。”</p>
“臣等明白,陛下英明。”</p>
朱祁镇在文华殿商量着怎么在内涝后尽快恢复京师秩序,太皇太后那里也终于收到了襄王的信件和襄王不日就要进京的消息。</p>
太皇太后看到襄王的信件后,如何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怎么想的?</p>
她更加明白皇帝没少在后面耍手段,于是立刻吩咐道“把皇帝请来。”</p>
朱祁镇到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怎么回事,心中已经有谱了。</p>
刚见到太皇太后,朱祁镇就道“祖母,今日先生们给朕讲了一个故事,朕心有疑问想要请教祖母。”</p>
太皇太后闻言也暂时熄了问责之心道“究竟是什么故事让我家皇帝如此疑惑?”</p>
朱祁镇道“今日,先生们给孙儿讲了《郑伯克段于鄢》”</p>
太皇太后到此如何还不明白朱祁镇想要说啥,于是问道“我就问一问皇帝,是否是你暗示的你襄王叔?”</p>
朱祁镇问道“何事?孙儿有些不懂。”</p>
太皇太后呵的一声道“行了,既然你不知道我也不多问了,让襄王入京吧。他既然来看我了,你这个做侄子的也该让自家亲叔叔进京的。”</p>
朱祁镇点头道“自然,孙儿这就去安排。”说罢就赶紧退了出去。</p>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皇帝,然后叹息一声,小老虎长大了,开始巡视领地了。</p>
既然儿子想来看看自己,正好自己也想孩子了,就让她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也许这次就是最后一次见面,太皇太后也不想没见过孩子们就要天人永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