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浮云聚散皆成幻,唯有青山不老春 上(1 / 2)

夜幕降临,浓重如墨的夜色如同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巨兽,似乎要将整座长安城无情地吞入腹中。城内的灯火稀稀落落地点缀其中,远远望去,宛如点点萤火,在无边无际的黑暗海洋里孤独地闪烁着。而在这一片黯淡之中,唯有司徒王允的府邸还透出几缕昏黄的烛火之光,那微弱的火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又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使得这座府邸在黑暗中显得越发孤寂和冷清。</p>

摇曳不定的烛光洒落在书房内堆积如山的竹简之上,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光影的交织下时隐时现,仿佛这些古老的文字正在低声诉说着历史长河中的种种沉重往事以及无法言说的无奈。那些被刻在竹简上的记录,不仅仅承载了昔日的光辉荣耀,更映射出当下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以及对未来充满未知的迷茫。</p>

王允正端坐在书房之内,他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着一卷已然泛黄的竹简,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一道深深的沟壑。他的目光虽然看似凝视着手中的书卷,但实际上却穿过窗棂,投向那片深不见底、漆黑如墨的夜空。曾经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董卓已经命丧黄泉,这本应是天下迎来太平盛世的开端,可王允的内心深处却始终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情绪。他总觉得在那无尽的黑暗背后,正悄然酝酿着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随时都有可能席卷而来,将这片刚刚恢复些许平静的大地再度拖入水深火热之中。</p>

王允的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摩挲着竹简的边缘,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然而,他的思绪早已经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越飞越远,飘荡在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局势之中……</p>

董卓的死,虽然除去了一个祸患,但天下并未因此安定,反而更加动荡。诸侯们各自为政,朝廷的威信早已荡然无存。王允深知,自己虽除去了董卓,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p>

“夜深了,君上该休憩了。”</p>

跟随王允多年的老人看着王允已经到了子时还未曾入睡,心头不由的有些担忧。他轻声提醒,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和无奈。老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然而王允却恍若未闻,只是摆了摆手,示意管事直接退下去。老人的脚步在书房外渐渐远去,留下王允独自一人面对这无尽的夜色。</p>

王允眉头紧皱,心中更是深深的无奈,他终究是错看了这天下的诸侯。他本以为这天下的诸侯都应该如他王允一般对朝廷,对大汉都应该是忠心耿耿。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诸侯们表面上尊奉朝廷,实则各怀鬼胎,各自为政。他本以为如今天下诸侯各自为政,其中最大的原因乃是因为占据长安的董卓,故而他设计杀了董卓,一方面乃是为了替何进报仇,一方面则是为了匡扶这大汉的江山,但是如今看来却是他错了,甚至是错的离谱…..</p>

如今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终于说服吕布留在这长安城中,拱卫长安,同时抵御住来自于李榷、郭汜等人的威胁。皇甫郦的离去亦是给了王允致命一击。皇甫郦曾是王允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的离去不仅削弱了长安的防御力量,更让王允感到深深的失望与无力。</p>

无论王允怎么劝说皇甫郦,皇甫郦都似乎听不进去,无奈之下,王允只能亲自送皇甫郦出了长安城。想起今日在长安城外,皇甫郦说的那些话,王允不由的叹了一口气。</p>

“司徒忠义,郦敬佩万分,然终是气数已尽,司徒何必抱着这个残躯继续坚持下去,如此有何意义?”</p>

本来王允准备开口反驳些什么,但是皇甫郦只是留下了一个背影给王允。那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和决绝,仿佛在宣告着大汉的末日已经来临。王允望着那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皇甫郦的话并非全无道理,但他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