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今日闹事的生员名字记下,三日之后是八月初一,乃是本官宣讲圣谕的日子,尔等若是对本官有任何不满,三日之后宣讲圣谕之后,本官给你们一次说话的机会。”</p>
叶瑾说完,这才将目光投向袁老头子和他的小孙子,柔声说道,“上元县并不是虎狼之地,容得下两个可怜人的,好生住下吧,若是你们爷孙出了任何事,呵呵,我上元县的名声就彻底毁掉了。”</p>
袁老头子老泪纵横。</p>
按着小孙子的头跪下之后,朝着叶瑾磕头道,“老汉叩谢大老爷隆恩。”</p>
叶瑾随意的摆摆手,这才带着陈洲等县衙书吏和差役走出了人堆。</p>
见叶瑾带人走了,那些县学生员也全都松了一口气。</p>
不过他们可不敢再找袁老头子的麻烦,互相对望了一眼,赶紧溜之大吉。</p>
至于围观的百姓,有几个上前安慰了袁老头子几句,也各自散去。</p>
李文忠和那个魁梧汉子也在人堆里。</p>
看着叶瑾逐渐远去的背影,李文忠忍不住笑着道,“这小子果然有些手段,才区区几个月的时间就在此地有如此威望,区区几句话就将不利的局面给扭转过来,甚至还得到了意外之喜。”</p>
“若是上元县的百姓真的联名上书,甚至应天府的百姓也纷纷联名上书的话,圣上和太子殿下或许就会借坡下驴,免去了袁秀英等人的死罪,本来圣上和太子殿下就没有想要至一个弱女子于死地,只是受不了那些文官的呱噪而已。”</p>
一旁的魁梧大汉则开口道,“老爷,咱还去不去县衙拜访了?!您中午就说要去了,但是去了工业园一逛就是一下午。”</p>
“去个屁。”李文忠没好气道,“你没见到从下午开始,县衙附近身穿便装的锦衣卫就多了许多吗,陛下此时就在县衙后院呢,咱最近和他五行不合,见面就吵架,等他走了之后再去拜访吧。”</p>
魁梧大汉悚然一惊,“陛下来了?!”</p>
“你以为呢。”李文忠一边说,一边就朝另一条街走去。</p>
三日之后就是八月初一。</p>
老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乞丐,一跃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开创之君,自然是有其雄才伟略的。</p>
所以老朱也是一个十分自负的人。。</p>
他站在最高峰俯瞰全天下的人,觉得自己是最聪明、最伟岸、最有智慧的那一个。</p>
所以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治国之策。</p>
这一系列治国之策十分细致,甚至具体到了百姓的吃穿住用行方面。</p>
还将百姓人为的分成农户、匠户、商户、军户等等。</p>
在老朱看来,自己的治国之策这么细致,地方官完全用不着改动,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治国之策治~理天下就可以了。</p>
如果自己驾崩了的话,自己的这些治国之策就变成了大明的祖训,任何一个后继之君都不能擅自改动。</p>
老朱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能够永享荣华富贵,甚至连如何取名字都规定了。</p>
为自己的24个儿子都设计了一套取名字的规则。</p>
他的每一个子子孙孙们都必须要严格遵循他定下的取名规则,每一个出生的孩子都需要按照辈分来取名,没有人可以例外。</p>
比如说太子朱标这一脉,20个字的辈分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p>
然后第三个字都必须是有五行的偏旁部首组成,比如朱标之子,朱允灼、朱允等都是允字辈,火字旁的。</p>
那么朱雄英为什么不采用这种取名字的规则呢?!</p>
是因为这一套取名字的规则是在朱英雄出生几年后才颁布执行的,所以朱英雄没有按照辈分来取名。</p>
老朱连子孙后代怎么取名字都规定的这么死,更何况地方官府的治国之策了。</p>
所以自从老朱登基5年后,也就是洪武五年起,朝廷就专门下诏书要求地方官府在每月朔望的时候,也就是初一、十五两日,知县、知府等地方长官都要亲率府县官吏,在衙门门口向百姓宣讲圣谕,使百姓可以时常聆听圣训、了解圣意,从而忠君爱国,深受教化。</p>
这三天上元县表面上过得很太平。</p>
因为有叶瑾亲自出面,所以上元县的百姓们不但不再为难袁老头,甚至对他还抱有同情。</p>
当时有人就趁机说要联名上书为袁秀英求情,已经有些眉目了。</p>
但是这也只是表面上的平静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