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读书人的心胸就是狭隘(1 / 2)

徐达见他这么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p>

一介亲王揍了一个纨绔子弟一顿,算不得什么大事。</p>

“其二,不但不能去招惹叶瑾,而且若是有机会,还要多多结交此人才行。”徐达又认真说道。</p>

这下轮到朱棣一头雾水了。</p>

叶瑾不就是一个七品芝麻官吗?!</p>

自己乃是堂堂亲王之尊,居然还要去结交他?!</p>

……………</p>

他何德何能啊!?</p>

“看在此人治好您喉疾的份上,本王不去找他的麻烦就行了,为何还要起结交他啊!?”朱棣问道。</p>

“因为此人不但是老夫的挚友,更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十分看重的人才。你只知道此人当众念了反诗,也以为是因为他敬献了预防天花恶疾的妙方朝廷才饶恕了他,但是你并不知道,其实在当天夜里,陛下曾亲自到老夫府邸,请求老夫在第二天早朝力保此人。”</p>

徐达一边说,一边用十分怪异的眼神看着朱棣,问道,“你扪心自问,若是你犯下了如此大错,陛下会屈尊到某个臣子的府邸,请求这个臣子在第二天早上为你说好话吗!?”</p>

这番诛心之言问的朱棣哑口无言。</p>

他太知道自己在自己那个皇帝老爹心目中的分量了。</p>

自己要是犯下这种大错的话,或许不会伤及性命,但是该有的惩罚一定是会有的。</p>

比如说罚去凤阳中都看守祖坟啥的。</p>

但是绝不可能会屈尊去找某个臣子求情。</p>

想到这,朱棣的脸色怪异。</p>

也就是说,我在父皇心目中的分量,还比不上叶瑾小儿?!</p>

额!</p>

到底谁才是父皇的亲儿子啊?!</p>

有钱能使磨推鬼。</p>

不管是哪朝哪代,只要有钱都能好办事。</p>

就比如说上元书院。</p>

从几个月前就完成了选址和拆迁工作了,但是因为县衙账上的钱粮都是专款专用的,并没有多余的钱粮用来建造上元书院,所以虽然叶瑾催的挺急的,但是礼房一直没什么法子提高效率。</p>

不过一个多月之前,叶瑾查抄了弘觉寺,得到了该寺积攒了上千年的财富之后,县衙库房一下子就变得充裕起来了。</p>

别说修一座上元书院,就算是修10座20座问题都不大。</p>

所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上元书院就宣告完工,正式开始对外招生了。</p>

“八二零”上元书院位于上元县县郊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p>

“明儿个就把招生简章贴出去了吧,不但要在咱上元县各乡各里都要覆盖了,而且还要去应天府张贴,哦,</p>

对了,让《上元周报》也在头版头条刊登这份招生简章,争取让整个江南地区都知道咱们上元书院正在招生。”叶瑾一边翻身下马,一边对礼房的王司吏吩咐道。。</p>

上元书院归礼房管理。</p>

就在刚才,叶瑾得知上元书院完工之后,就带着礼房的人去现场进行视察。</p>

虽然谈不上美轮美奂,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分不错。</p>

而且上元书院是叶瑾亲自规划的,和其他书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p>

比如说叶瑾规划了一个很大的图书馆,目前已经有藏书上千册,有学生和老师食堂,可供上千人同时用餐,还有可供上千学生住宿的宿舍等等。</p>

除了这些设施,叶瑾还发明了黑板和粉笔。</p>

为了节约成本,他还在系统的帮助下搞出了自来水笔等等。</p>

至于该书院的教材,一些是系统的奖励,一些是叶瑾亲自编撰的。</p>

总而言之,该书院就是一座理工院校。</p>

但是由于现在的价值观都是儒家的那一套,读书人只需要熟读儒家经典即可,对理科知识很看不起,对理科人才更看不起。</p>

儒家思想等级森严,所谓‘士农工商,匠人大概属于工,仅仅排在商人之上。</p>

老朱建立大明之后,也创立了十分严格的户籍制度。</p>

匠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户籍——匠户。</p>

所以叶瑾想要从读书人当中招生,人家根本不鸟你。</p>

不过江南地区识字率特别高,而且并不是识字就能被纳入读书人的范畴,读书人的入门标准高着呢。</p>

叶瑾的招生目标就是这些人。</p>

因为上元书院不但免学费,而且还包食宿,关键是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又有他这个“叶青天”背书,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来上元书院读书的。</p>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p>

虽然姚广孝推荐了好几个学富五车的人才,但是仅仅只有几个人才远远不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