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九军第一师(1 / 2)

陈德良怎么可能看得上这些扣动扳机不知道是射出子弹还是会炸膛的东西,虽然算不上财主,可武器,他还是不缺的。</p>

之前偷袭长沙获得的武器就在这附近呢,别说一个师,就算再装备几个师都不在话下。</p>

北伐以来,陈德良缴获的枪支弹药足以供给七八万人的武装部队,其中大部分武器都是汉阳兵工厂制造的。</p>

除了着名的汉阳造步枪外,这个工厂能生产的武器还有很多,质量虽然比不上工业国家,可在国内来说,它就是能生产一流的武器。</p>

就是一些欧美重型武器,都能在这个兵工厂看到它们的身影。</p>

所以陈德良手上已经有30门仿制德国克虏伯式75毫米口径山炮,27门80毫米口径迫击炮,这些重炮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个德械师的编制。</p>

这些大炮完全足够陈德良配备一个师属炮兵团。</p>

还有缴获的仿制德国柏格门式9毫米冲锋枪七百支,“三十节”式7.9毫米口径重机枪五十挺。</p>

陈德良决定将军队编制变为军、师、团,取消旅级作战单位,这样便于指挥。</p>

第一师,陈德良打算设立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还有一个特种作战团。特种作战团包括通讯营、观测营、侦察营、工兵营、卫生营。</p>

陈德良初步计划是将军队扩充到两万人左右,这样一个师的编制刚刚好,还能不会因为招募太多新兵导致战斗力下降。</p>

一般情况下陈德良不愿意改编降兵,免得那些兵痞子、二流子玷污自己的军队。</p>

新兵一开始的战斗力可能比较低,战损不容易控制。但是他们的上限也高,等他们经历战争的考验并且在战火中成长,那么他们很容易就蜕变成一支忠诚度高、凝聚力强、作战能力优秀的精锐部队。</p>

或许别的部队要招募良家子弟不容易,毕竟这个年代扛枪的大部分都压榨百姓,为祸乡里,名声烂得可怕。</p>

但是陈德良绝对不属于这个行列,长沙百姓是亲眼见证原第十旅的军纪,他们认可这是一支新时代的军队,是不同于腐朽军阀的一支部队。</p>

所以当陈德良的征兵告示贴在长沙的城内,响应者如云,报名的人把征兵点挤的严严实实。</p>

其中不乏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他们或读过高中,或读过大学,但是都怀抱着从军救国的美好愿景想加入第九军。</p>

知识分子无论哪个年代都会收到特殊对待,陈德良放宽了读书人的入伍标准,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提高部下知识分子的比例,最终的理想是自己的军队都能受过教育,能明白家国情怀的意义。</p>

当然,那么多人报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陈德良的军饷给得足,每个月十块大洋的工资。现在十个大洋能轻松让一个五口之家滋润的生活三个月,而且一旦报名成功,立刻能获得三十大洋的安家费。</p>

无论是出于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还是单纯为了混工资,反正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招募人数,这也给陈德良从中择优的机会。</p>

陈德良算了一下账,一个师每个月的军费开支三、四十万。当然这是陈德良的部队才会有这么富裕的军费,别的部队可能一个师每月的支出不到第九军的一半。</p>

目前来说还是很容易就负担得起,毕竟李志勇每个月都能汇来超过五十万大洋,而且还越来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