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弘治皇帝的问话,刘健和李东阳也是沉思起来。
废除军户制度,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再开办军校,建立强军,毫无疑问这一切显然是不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
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他们还是更喜欢现行的制度,兵权在皇帝手中也没有关系,其实其他的什么也没有改变。
现行制度下,注定了这些武将勋贵集团想要重新崛起是很难的,始终也无法和他们这些文官集团相抗衡。
但是废除军户制度,实行义务兵役制度,还要建立军校,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一套全新制度下,先不说大明的武将勋贵会不会崛起的问题了。
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说,身为既得利益者文官集团本能就应该要反对这种新的制度,因为新的制度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对他们的既得利益产生冲击。
而且开办军校的这个提议,让他们两个本能就觉得很害怕,武将勋贵集团一直以来玩不过这些文官集团,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武将勋贵集团当中学识渊博的人很少,很多都是大老粗,不像这些文官集团的人,一个个都是科举考试走出来的。
另外学校都是用来传承的,儒家能够有今天的地位,说到底还是重视教育和传承,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反观武将的传承上,一般都是父传子,家族相传,各种各样的兵书之类的根本就没有传承开来,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上。
所以很多时候,历朝历代的武将基本上都是野路子,属于那种在实战当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将才,而不是靠着传承一代又一代培养出来的将才。
现在开办军校,这意味着这个军校以后就可以大规模的传承、培养将才,自然而然慢慢的就可以和文官集团相抗衡了,这绝对是严重损害了文官集团利益的。
“陛下,臣以为废除军户制度不妥~”
沉思良久,刘健缓缓的开口,接着他又补充道“军户制度是我大明军制的根本,一旦贸然废除的话,必然会引起剧烈的波动。”
“另外实行义务兵役制度,极有可能会很难募集到足够的兵员,民间有句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下,民众极有可能会逃兵役,不愿意去服兵役。”
“其二,义务兵役制度下,以服役四年来说,一个青壮劳动力服兵役四年的时间,家中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可能会连生活都过不下去。”
“第三,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必然比现在的军户制度要耗费钱财,而我们朝廷的国库一直以来都非常的空虚,根本就不可能支持起几十万大军完全脱离生产。”
刘健表示了反对,他也是非常犀利的一下子就看出了义务兵役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弘治皇帝听完,也是微微点点头,这义务兵役制度确实是很不错,但这几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那必然是会实行不下去的。
“张懋,你怎么说啊?”
弘治皇帝看向张懋,这改制方案是张懋提出来的,自然还是由张懋来说比较好。
“军户制度是必须要废除的,我想刘公应该是很清楚军户制度已经糜烂,已经完全无法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也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
“不废除军户制度,纵然是再如何去改,我们大明的军队也会始终如此,纵然是我们这一次打赢了草原人,在过几年,他们还是一样会继续南下。”
“所以必须趁着这段时间,该军制,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出来。”
张懋想了想缓缓的开口说道。
“至于刘公所说的这些问题,我们也是可以想办法来解决的。”
“第一个募集不到足够兵员的问题,因为我们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所以当兵是一种义务,从全国范围内来募集兵员,纵然是有人逃兵役,我们依然也是可以募集到足够的兵员,硬性规定每一个县,每一个府必须募集到多少兵员来。”
“当然了,大家之所以不愿意去当兵,那是因为现在军制下,我们大明的军户非常的贫困,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又没有社会地位,自然人人都不想当兵。”
“但是秦朝的时候,秦朝实行军功制度,人人都争着去当兵,甚至于当兵都还要挤破脑袋才能行。”
“这其中的原因,想必刘公和李公也是清楚的,说到底还是利益的问题。”
“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当兵只需要当四年,并不会世世代代都当兵,也不需要一辈子当兵,再加上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予补贴,比如当兵四年,总共给予二十两银子的补贴。”
“再加上如果有人当兵,那么可以免费四年、五年的税赋、徭役来,另外退伍之后,还可以到地方的衙门当捕快之类的。”
“我想这一套政策下来,绝对不会说招不到人,对于当兵的人来说,家里的生活也可以有保障,退伍之后也能够有个安排。”
“最后一个关于开支的问题。”
张懋事先就已经和刘晋关于这个义务兵役制度讨论了很久,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讨论清楚了,所以面对刘健的问题,他是应答如流,几乎想都不需要就知道该如何去回答。
“实行军户制度,朝廷确实是可以节省很多的开支,但是将一支强军变成农民,朝廷的开支是减少,可是同样的,我大明的军队战力也是削弱了,以至于草原人屡屡南下劫掠,肆意烧杀抢掠。”
“实行义务兵役制度,毫无疑问,开支肯定会急剧增长,以现在我们大明国库的情况来看,肯定是难以维持的。”
说到军费支出方面,张懋并没有表示反对,而是给出干脆的承认,新的军制下,大明朝廷的军费开支会增长很多。
“想要打造一支强军,就必须要舍得花银子投入其中,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所以在开支方面,臣以为还是需要陛下您的内帑来承担。”
说到这里,张懋很是无奈的说道。
大明朝廷的财政是真的非常拮据,国库都可以穷的饿死老鼠了,指望大明朝廷来增加军费开支,那简直难上加难,即便是能够增长一些,那也是洒洒水,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思来想去,刘晋这边也是觉得这军费开支这一块,还是由弘治皇帝的内帑来承担比较合适。
弘治皇帝现在有钱,有钱的很,如果算是朱厚照的产业,他们父子两个绝对是大明现在最大的资本家,也是最有钱的人。
跟着刘晋置办的诸多产业,随便一个都是下金蛋的母鸡,即便是最不赚钱的,也是开办最早的西山煤业,现在一年也能够给弘治皇帝带来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润。
至于像大明第一银行、密云铁厂、长芦盐场、天津水泥厂、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厂、还有玻璃厂、纺织厂等等一系列的产业,随随便便一个一年都可以给弘治皇帝和太子带来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另外还有出海捕鱼的船队,出海经商的船队,这些也都非常赚钱,特别是出海经商的船队,每一次往返倭国和朝鲜,都能够赚上百万两银子。
仅仅是从这里就可以知道现在的弘治皇帝和朱厚照是何等的有钱了,上次弘治皇帝可以一口气拿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出来,同时还在大明第一银行里面存了几百万两银子,由此可见弘治皇帝的富裕了。
弘治皇帝用内帑来养大明的军队,那是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一年花个大几百万两银子下去,弘治皇帝也能够承受得住。
甚至于再将来,随着投资的产业越来越多,同时对外扩张,经商的范围越来越大,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开采金矿等等。
弘治皇帝内帑的收入还会更多,到时候一年赚几千万两银子,花个千万两银子来养大明军队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从内帑出?”
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三人一听,顿时就吃惊的说道。
“对,从陛下的内帑出。”
张懋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这…”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有点不高兴了,这内帑是皇帝的小金库啊,这养军队竟然从皇帝的小金库出,似乎有点说不过啊。
虽然现在的弘治皇帝也很有钱,但是养军队可不是一件小事,开支非常的庞大,更重要的是年年都需要开支,要一支养下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