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终究不能走的太快(2 / 2)

晚明霸业 渤海郡公 1543 字 2023-08-01

柳如是叹了口气,再次将目光投向案上的文件:

技工学院物理系改良了传统的水力纺纱机,现在每台水力纺纱机,一昼夜能够纺麻、棉纱两百斤,产能是之前的一倍。

又有技工学院的上启本,说是成功制出了六尺长宽的平板玻璃。

还有徐州的火铳厂扩建完毕。全部都用水碓锻造枪管,现在每天的枪管产量达到了一百八十管。

柳如是很想照猫画虎,给病榻上的陛下送去一些好消息,但是她不知道陛下对于纺纱这等女人活计是否感兴趣;也不知道玻璃到底有什么大用处;更不知道每天生产一百八十支燧发枪是否算快,一时间难以决定。

终于,她看到一份技工学院送来的人事通报:王徵聘用了原工部尚书熊明遇为教授。

——陛下最喜欢的就是人才,上回去技工学院见到那些教授之后。高兴了好些天。若是知道多了一位教授,肯定会很高兴。

柳如是将这份通报抽出来放在一旁,继续寻找对陛下而言是好消息的汇报。

——咦!秦良玉率军勤王,已经走到徐州了!

柳如是仔细通报,心里暗喜,看来秦将军的新军也终于练成了吗?这肯定算是个好消息了。秦将军在大明也算是名将了,在军校担任了一段时间教授,就离职去训练新军去了,徐梁对这位将军也颇为尊重,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没想到这位将军能力确实非常强悍。

将这份通报同样另放之后,柳如是还待细细再查,突然听到咳嗦声,连忙起身,整了整仪容,推门进去。

“陛下。”柳如是轻声唤道。

徐梁挥手让站在角落里服侍的内侍下去,又指了指绣墩让柳如是坐对,道:“你若是工作不是很忙,就帮我读读报纸。”

“服侍陛下本就是奴婢的工作。”柳如是欠了欠身,又道:“陛下,近来报纸上闷得很,奴婢给您读读各地送来的文报、启本吧。”

最近《皇明通报》上杀气凛冽,充满了火药味,不问可知是因为朝堂上的争议太大,李邦华开始动用舆论武器镇压邪说。这种内容读给病中的陛下听,实在有些不合适。

徐梁并不知道柳如是的心思,只以为《皇明通报》上都是文言文,她怕断错句读,便点头同意读文报启本。

柳如是正好将之前筛选出来的两则消息告诉徐梁,一则是熊明遇入技工学院为教授,一则是都督同知、挂镇东将军印的秦良玉率新军两万,北上勤王,已经到了徐州。

徐梁对熊明遇印象不深,但是能被王徵看中并聘为教授,绝不会是泛泛之辈。

“秦良玉来勤王倒是符合她的性子,让她当教授太委屈他了。”徐梁叹道:“但她既然来了,也说明按照约定,她拿不下四川,只能将四川之事待到日后了。也是,张献忠手底下的几个儿子,也可都是能人,不是那么简单的。”

柳如是没想那么深远,听了恨不得打自己的嘴,谁能想到,陛下与秦良玉将军早就有过密约。这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却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陛下本来身体和心情就都不好,自己这么一犯错,会不会惹得陛下心情更加糟糕。

却见陛下似乎并不是如何在意,摆摆手,示意她继续。

柳如是赶紧将纺纱机、大玻璃和燧发火铳的事说了,徐梁这才又心情舒畅起来。

比起与军队的战事相比,徐梁更加在意科技的进步。只有科技的进步,自己才可以无限拉大与那些落后势力的差距。

最后胜利也就越是简单。

纺纱机、玻璃、火铳,这些东西在外人看来或许没有什么用,但是徐梁如何能够不知道他们的用处?

俗话说“衣食住行”。衣服甚至排在食物之前。而纺织业的瓶颈就在纺纱,只要有足够的纱,织布作坊就能将之织成布匹,这也是大明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徐梁相信,有了纺纱机,自己甚至可以影响全世界。至于日不落帝国,对不起没有你们什么事情了。

徐梁一直遗憾山东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外销的拳头商品,感觉对不起山东的百姓。

当初在自己最困哪的时候,山东的百姓可是无私无悔的帮助过自己的。如今自己做了皇帝,不能说拍拍屁股就算了,还没日没夜的让山东百姓去打仗,去修路,这不是仁君所谓。

而且山东百姓素来能吃苦,讲道义,知礼仪。

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这回有了大量的棉纱、麻纱产出,就可以鼓励山东妇女织布。无论是卖去南方还是出口日本、朝鲜,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再加上大块的平板玻璃,完全可以作为奢侈品,获取极高的利润回报。

而且这回李自成肯答应用马匹换资源,也给山东棉布和东宫骑兵多了一条出路。这笔交易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关系,一种不同于你死我活的关系。卧榻之侧固然不容他人鼾睡,但现在自己力不从心,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