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润物无声(1 / 2)

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1369 字 24天前

顾怀这一趟走了很多天。</p>

他和李明珠一起出游,走过了钱塘会稽周围的村镇,一起爬山一起看海,像是一对享受新婚旅行的夫妇。</p>

沿途并没有惊动地方官府,顾怀想看的是真正的地方百姓日常生活的模样,他不相信那些调查得来的报告,也不相信地方官吏们报上来的数据,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p>

人的位置越来越高,处理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这个通讯极度不发达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自己对什么事情都能看得清楚,往往一件事情只需要简单的修饰,就会彻底变成另外一个模样--比如那些深宫里的皇帝,难道一些昏君真的是一点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吗?</p>

不,他们只是不清楚事情的全貌而已,身边的人说两句话,也许便能让他们做出完全错误的选择。</p>

顾怀虽然不是皇帝,但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好像也不差多少,锦衣卫没带在身边,也就只能自己亲眼看看了。</p>

一直到十月下旬,他才回到了钱塘,而他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城中官吏、商贾,准备把自己这段时间想好的东西落到实处。</p>

这些时日以来顾怀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尤其是那些知道他在西北、在蜀地做了些什么的人,当得知代天巡狩的靖北侯要来钱塘时,很多人的天都塌了,但让他们意外的是在大魏掀起了不知道多少腥风血雨的顾怀进了钱塘就一反常态许多天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这让他们在放松之余心底也多了几分不安。</p>

而现在他要一个一个地召见了,他到底想做什么?</p>

首先来到李府的是钱塘县令焦仿。</p>

实事求是地说,他其实还算是个不错的官,手虽然偶尔也不干净,但从李家没有打着顾怀的旗号也在钱塘生意蒸蒸日上就能看出来,起码他还是想做出一番政绩的,而且还颇有眼光。</p>

所以他并不算慌,只是有些担心顾怀这位走到哪儿哪儿出事的灾星又想搞出什么事情来--然而让他意外的是,顾怀只是让他做几件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小事。</p>

首先是将民营船厂的禁令取消。</p>

认真追溯起来,这条禁令还是大魏开国时候就有了的,这里面的船指的不是渔船或者民用船,而是能出海能载货的大船,大魏虽然没有海禁,但造船的权力一直收归在官府设立的船厂里,这两年官府还因为海运贸易的发达挣了个盆满钵满,但毫无疑问不许民间私自造船极大的阻碍了船业的发展。</p>

起码顾怀那天去码头和船厂的时候就觉得他们造船的技术还停留在唐代没什么长进,真要是让民间船厂自己折腾,这两年说不定都更新几代了。</p>

其次官府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是着手解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p>

这种矛盾自古以来都有,土地兼并在封建王朝永远是个要命的问题,而在江南丝织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大量地主豪绅强买农田改耕为桑,雇佣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来养蚕的现象极为普遍,钱塘那些工坊里的工人大多都是这种活不下去的农民,不得已拖家带口离开祖辈生活的土地谋一条出路。</p>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官府出面,拿出一个解决办法,以钱塘为试点,逐步推行两浙,然后在以后的过程里逐渐找到传统农耕与种植桑树之间的平衡。</p>

顾怀想出的方法是设立专业化的蚕桑农场,然后农民可以以合理的价格将土地出租或者出售,在地主阶级剥削他们之前,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蚕桑农场也能提供大量的岗位,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种官府下辖的农民合作社到底能不能保持清廉。</p>

而根据顾怀对大魏官场和地方官府的了解,让官吏去监管这种农民合作社,跟让耗子守粮仓也没什么区别,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张熟悉的老面孔来江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