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一步之遥(下)(1 / 2)

十月初五,晴朗。</p>

自十月开始,京畿地区连续数日阴云密布,秋风凄厉,一片肃杀。而今日,久违的阳光驱散了薄雾,带来暖意。</p>

宏伟的皇城内,身着红袍的兵部尚书王在晋昂首阔步,跟随司礼监的笔帖式进入内廷的乾清宫,心中百感交集。</p>

正如此刻的天气,大明朝廷近来亦风云变幻。眼看内阁首辅李国普即将因压力辞职,天子却忽然出手,让许多跃跃欲试的御史官员瞠目结舌,次日纷纷递交辞呈。</p>

此外,引起全城热议的“资助敌对阵营”案件也在京城民众失望的目光中落下帷幕。经过调查,那几位被北镇抚司转交给大理寺的“俘虏”,只是为了自保,才谎称与“东林君子”有所牵连。</p>

得到天子批准后,这些“诽谤者”将在次日被处以极刑,让许多期待看好戏的军民百姓大失所望……</p>

仅须臾,大明天子朱由检的嗓音带着一丝惊奇,在王在晋耳边轻轻回荡,令他紧张的心情稍有松弛。</p>

目前看来,天子对他的态度尚算“亲近”,并未如预想般严厉。</p>

"先看看这个吧,明初。"</p>

正当王在晋思绪飘渺之际,朱由检清冽的声音再次传来。王在晋抬首,只见身披常服的天子已从书案后起身,走到他面前,递给他一封奏章。</p>

"嗯?"</p>

兵部尚书王在晋一怔,待得朱由检示意,才半信半疑地翻开手中沉甸甸的奏章。瞬间,一行行优雅的行楷跃入眼帘,内容让他瞳孔微缩,呼吸急促。</p>

或许是奏章中的内容太过引人入胜,兵部尚书王在晋竟渐渐忘却身旁的大明天子,深思熟虑地翻阅起来,时不时发出赞叹。</p>

两柱香后,王在晋才恋恋不舍地将这封厚重的奏章搁置一旁,脸上洋溢着惊喜。</p>

"明初,看完了?"</p>

见王在晋如此反应,早已坐回书案后的朱由检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却依旧不动声色地问。</p>

"禀陛下,不知这练兵之法出自哪家大家之手?"</p>

王在晋重重点头,迎着朱由检略带玩味的眼神,毫不犹豫地追问。这练兵之法世代相传,被视为武将家传之宝,平日里从不轻易示人,为何此刻在天子手中?</p>

"这么说,爱卿对其中的内容颇为满意了?"朱由检并未直接回应,嘴角的笑容加深。</p>

"禀陛下,奏章中的练兵之法虽倚重火炮与城防,但对于抵挡骑兵确有奇效。"</p>

"其中的一些见解,微臣自愧不如。"</p>

短暂的沉默后,兵部尚书王在晋一脸认真地点点头,全然不顾朱由检嘴角的微笑。在他看来,这奏章中的练兵之法虽不算高深,甚至有些“稚嫩”,但对于当前的大明而言,再合适不过。</p>

毕竟,今日的大明已失去了“开疆拓土”的力量...</p>

"这是蓟镇总兵卢象升结合昔日戚将军、俞大猷等人的经验,总结出的练兵之道……"</p>

不久,大明天子朱由检的声音带着笑意在暖阁中回荡,而兵部尚书王在晋则满面惊讶。许久之后,他坚定的脸上才无奈地摇摇头,转而露出一丝领悟的神色。</p>

难怪他刚才觉得这兵法有种奇异的共鸣,既蕴含着"苍老智慧"的痕迹,又带有"新生力量"的影子,奏章中提及的神秘火器与坚城防御占据了大量笔墨,原来是基于戚少保等人奇异的实战经验提炼而来。</p>

在大明的九个奇幻要塞,每座都有名震天下的领军人物,比如辽东镇的李成梁,他驾驭着冰狼骑士;宁夏镇的麻贵,掌控着沙蝎军团;宣府镇的马芳,手握风鹰战队。</p>

而作为王城门户的蓟镇,最闻名遐迩的将领无疑是戚继光,戚少保,他亲手打造了无往不胜的"戚家幻军",令蒙古暗夜部落闻风丧胆。</p>

嘉靖年间,漠南草原上的蒙古部落磨砺兵锋,暗中策划,频繁侵犯大明边疆,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的蓟镇士兵因长期疏于训练,战斗力几乎丧失,无法抵御暗夜部落的侵袭。</p>

在这危急关头,戚继光被从浙江紧急召回王城,临危受命担任神机营副指挥官,全面负责蓟镇、昌平和保定等地的军事事务。他实地考察,结合自创的"阴阳阵",针对蓟镇士兵的疲态,推出了一系列强化训练,短短数年间,将蓟镇打造成铜墙铁壁,让蒙古暗夜部落屡战屡败。</p>

多次失败后,草原上的暗夜部落才不甘心地放弃了对"王城"的觊觎,将战火转向了遥远的辽东镇。</p>

可以说,即使在整个大明帝国的广阔土地上,戚继光的光芒也未曾黯淡。</p>

"朕有意将蓟镇军务全权委派给卢象升管理。"</p>

"昌平与居庸关,则交由尤世威负责。"</p>

"另外,拟从京营调拨一万精锐,分别由卢象升与尤世威二人统领,明初,你意下如何?"</p>

正当兵部尚书王在晋思绪纷飞时,朱由检那如古钟般深沉的声音在乾清宫的暖阁内回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