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么久,江州这座大捷之城终于有了几分应有的热闹。</p>
齐烨又成立了一个基金,不是后世那种假慈善左手倒右手避税的基金会,而是统筹负责所有守城军伍抚恤的基金会。</p>
基金会叫做敬宗基金会,纪念齐烨想要纪念一些人,太多太多的人,这些人的名字,齐烨没办法过多提及,只能叫做敬宗。</p>
消息传开后,齐烨从基金会中抽调了一笔钱,由公输甲负责,在沙滩上竖立了一座塔,定海塔。</p>
不叫英雄、英烈、英魂,连战事记录都没有,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座定海塔就如同塔的名字一样,就是这些需要被铭记和纪念的人,令东海三道安定了下来。</p>
齐烨没有如南关时将基金会交给喻斌打理,也不准备离开后交给某一支大营或是新上任的东海大帅,而是交给了谭家打理。</p>
当基金会的告示被张贴出去后,谭孝带着谭家人来到了府衙,来到了公堂中正在写第二份功劳册的齐烨面前。</p>
谭孝重重施了一礼,上百号谭家人也是如此。</p>
齐烨抬起头,面露几分苦涩的微笑:“一个月前的功劳册虽然写了你们谭家,可是关于谭敬宗,那时…”</p>
“功劳,我谭家不要了。”</p>
谭孝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开玩笑的意思:“爵位、海船、免去的商税,统统不要了。”</p>
齐烨懂了谭孝的意思,摇了摇头:“一码归一码,除了谭敬…你们谭家提供的海船,意义重大,没有你们的海船,卓统领、信南侯、周副统领也就没办法偷袭瀛贼大军的不及。”</p>
“这功劳,我谭家不要。”</p>
每一个谭家人,脸上都是不容拒绝的神情。</p>
“我谭家,不会玷污敬宗…”</p>
谭孝有些哽咽,说不下去了,再次施了一礼:“谢殿下,多谢殿下,基金会一事,将成为我谭家祖事,谭家人在,基金会在,舟师军伍后路亦在。”</p>
就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谭孝带着谭家人离开了,有些莫名其妙。</p>
是啊,莫名其妙,谁不是如此。</p>
自己的亲儿子,莫名其妙的不是二世祖了,莫名其妙的在心底埋藏着深仇大恨与雄心壮志,莫名其妙的在守城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莫名其妙的离开了家,扬帆远航,为东海三道争取至少五年的平和彻底扭转局势。</p>
齐烨也是莫名其妙的,将基金会命名为“敬宗”,令东海三道的人们永远纪念那群舟师好男儿。</p>
谭家更是莫名其妙,家族利益什么的已经不再重要了,谭家数代的经营,起起伏伏,至少如今他们是江州的无冕之王,可谭敬宗这位家族内备受争议的大少爷扬帆起航后,东海三道再提及谭家时,不会是谭家出过多少大官,有过多少海船,出过几任大帅,而是谭敬宗,人们只会提及谭敬宗,这位谭家子弟,这位为了东海三道百姓抛头颅洒热血前往敌国赴死而战的谭家好男儿!</p>
敬宗基金会,就是齐烨对谭敬宗,对谭家最大的肯定。</p>
谭敬宗,这个梁伯凤一伙人中屈指可数没有任何污点的人,配得上这份殊荣,也足以代表那些忍辱负重之人。</p>
“哎。”</p>
一声长叹,齐烨放下了手中的铅笔,望向外面来往的文吏们,一时有些失神。</p>
足足许久,齐烨将报功的名册揉成一团扔在了旁边。</p>
第一份报功名册是喻斌写的,宇文术看过后改了改,派人送去了京中。</p>
中规中矩,朝廷需要一份功劳册,需要一份大捷振奋人心。</p>
齐烨不需要,他需要的是一个交代,给枉死的百姓们一个交代,给战死的军伍们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交代。</p>
第二份功劳册,齐烨着实不知该如何下笔。</p>
单单说梁伯凤,鹰道人梁伯凤,说这人坏,他当年为了大局放下仇恨开办了济世堂,救死扶伤医治百姓分文不取。</p>
你说他好,他为厉良玉出谋划策,为了令肖浈江等人获取瀛贼信任,任由私掠船进犯东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