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我拒绝签字(1 / 2)

第117章 我拒绝签字</p>

上海总商会大楼,委员会会议大厅。</p>

三位主席委员:冯少山、林康侯、赵晋卿主持会议。</p>

十六位普通委员参加会议。</p>

刚回上海滩的叶洛东西都没放下,就马不停蹄跑来总商会开会。</p>

其实这场会议他完全没有兴趣。</p>

因为叶洛知道,这一次的上海滩各行各业联席请愿活动虽然取得成功,但是却遭到了校长的反感与记恨,明年5月份,在这里汇聚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有好果子吃。</p>

若是这场请愿活动真对华商团体有利,能让国货崛起,叶洛也会冒着风险签上名字。</p>

然而所谓的请愿活动不过是商界,尤其是银行界的一场逼宫。</p>

为了筹集军费,金陵国民政府知道不能朝着千千万万具有实业救国理念的普通商户开刀,便将屠刀先挥向了资金最雄厚,也和金陵方矛盾最深的银行业。</p>

强行逼迫以华国银行为首的金融界人士筹款,如今的华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为此事彻夜难眠。</p>

当初这些银行家们支持北伐,那是希望打倒横征暴敛的军阀,同时也想玩玩政治投资,赚取更大的利益。</p>

然而和政治家谈合作谈利益,那就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p>

如今银行业遭到整顿,他们自然心有不甘,想集结上海滩各行各业的力量给金陵方施压。</p>

施压确实成功了。</p>

校长也给予了回应。</p>

1935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进民退”行动中,无数家民营银行被国民政府侵吞,还有不少优质民营企业被四大家族侵占!</p>

而唯一幸免于难的便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辅。</p>

叶洛看向分发下来的请愿名单和内容,果然,金融业的大多数人都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唯独不见陈光辅。</p>

一直以来历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国际上最著名的国史专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甚至猜测说这是因为陈光辅和孔祥熙不仅是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而且其实两人是亲兄弟,所以孔祥熙没有突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p>

另外的历史学家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陈光辅是在1927年国民政府大筹款中的主要功勋人物之一,所以对其网开一面;</p>

再有就是陈光辅和宋子文、孔祥熙的私交甚好,陈光辅和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的私人关系非常好,摩根索曾经说,美国政府与国民政府在金融方面进行谈判,国民政府中只有两个人可以谈,一个是宋子文,另一个就是陈光辅。</p>

无论原因是什么,从这些蛛丝马迹中都能看出此次请愿活动是个大雷。</p>

而叶洛也一向秉持着不与国民政府正面交集的策略经商。</p>

在他的引导下,贝祖义自然也不会签字请愿,只是贝家对此将信将疑,毕竟这幕后的支持者据说是宋子文。</p>

你不签字,你就是和财政部长做对,那你未来在金融业更难混。</p>

不过此时贝家已经上了叶洛的船,五十套房产也送出去了,中途改投阵营最蠢,肯定不会干。</p>

“此行名为请愿,实为监督。当金陵方来上海滩时,我们商界人士鼎力相助。现在二次北伐取得胜利,他们反而不顾我们商民的死活,这是违背最初承诺的现在洋货税轻,国货税重,洋船受到保护,国轮却总是被擅自扣押。我们跨省经商,以前一车货物纳税30大洋,现在竟然增加到900大洋!贷款利率各国最高六厘,我们起码一分.”</p>

“如此下来,我们的商业还如何进行?此次请愿活动全凭自愿,但为了能让其认识到问题之严重,人数越多越好,地位高者,更当以身作则,冲锋陷阵,为底层商民谋求利益!以此不负委员会委员之职位!”</p>

在上面说话,一副义愤填膺表情的人是主席委员赵晋卿,就是那个后来做了汉奸的银行业大佬。</p>

他声音落下,目光自然看向叶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