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朱小郎君的教育策略!(1 / 2)

"是的。"</p>

马和毫不犹豫地回答。</p>

"这就是……阵痛。"</p>

朱林眯起眼睛。</p>

"阵痛?"</p>

马和略感困惑。</p>

朱林解释道:"许多事情,如果按照常规步骤慢慢发展,的确能减少很多麻烦,也为参与者提供了适应的时间。但是,这种发展方式最大的代价就是……时间,而对我们大明来说,现在最紧迫的就是时间!"</p>

"啊?"</p>

马和听得目瞪口呆。</p>

在瑰丽的星辰照耀下,朱林的话语宛如低语的咒文:“时光不等待任何人啊!假如在十年,或是二十年内,大明的力量未能达到辉煌的巅峰,恐怕,那些西方的法师会驾驭巨龙般的铁甲战舰,或者率领钢铁铸成的军团,穿越崇山峻岭而来……那时的大明,就如同待宰的羔羊,无力抵抗!所以,为了大明的未来和繁荣,京都的变革虽艰难,却势在必行。哪怕痛苦,我们也不能成为他人任意摆布的牲畜!”</p>

朱林紧握的拳头闪耀着决心的光芒,眼中映照着星辰的轨迹,但他感到肩上的重担更加沉甸甸。</p>

返回第九十五庭院,朱林匆匆吃过几口饭菜,便步入了他的书房。他提起羽毛笔,慎重其事地在羊皮纸上勾勒出几个苍劲有力的字迹:“临时秩序维护法则……”</p>

………………</p>

花开花落,各有所向。</p>

朱林忙碌之际,青龙苑的工匠们却被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议困扰。在某个工匠的小屋里,几位身强力壮、短打打扮的男子一同归来。一位身材魁梧、短发的青年工匠将肩上的工具袋扔到桌边,一屁股坐下,满腹牢骚:“这算怎么回事?”</p>

其他人相视苦笑,纷纷坐下。“润东,”一位年长的工匠伸手安抚道,“宽心些!抱怨无益,朝廷有需求,我们必须加快进度,工程量才会增加。虽然重担加重,但我们也有能力承受。”</p>

“没错!”</p>

“润东,我知道你正直,做事有原则,但不必与工头针锋相对!否则,他可能会设下难题,我们不得不接受更多工作。”</p>

………………</p>

众人轮番劝慰,这个名叫润东的年轻人。他是谭润东,陕西人,一名出色的木匠。</p>

两三个月前,榆林县衙张贴出公告,应天府急需技艺超群的工匠,报酬丰厚,待遇优渥,甚至承诺技艺卓越者能在应天府安家!</p>

然而,谭润东身处陕西的偏远之地榆林,离应天府遥不可及。虽然条件诱人,但真正有勇气跨越千山万水前往应天府的人并不多。</p>

于是,单身的谭润东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工匠结伴,在年前来到了应天府。如今,他们在这里已经度过了第三个整月。</p>

不得不承认,朱小公子的承诺并未食言,这里的工作并不繁重,说何时收工便何时收工,没有剥削,包吃包住,薪水也颇为可观,简直就是工匠们的乌托邦!</p>

然而,今天早晨一开工,他们的小工头便宣布了工作量的增加。当然,也解释了原因。</p>

一开始,许多工匠自然是反对的。毕竟,工匠们中至少有一半来自遥远的异乡……</p>

起初,他们向往的是朱林许诺的那份优厚报酬。</p>

如今突然加重的使命,竟需耗费数月光阴,即便一些年迈的工匠也感到被欺诈,心中充满了不平。</p>

然而。</p>

那些挑选出来的领头师傅们仍用了半个魔法时,详尽解释,甚至直言不讳地提及了大军北伐的神圣使命,很快便赢得了众多工匠的理解。</p>

尽管如此。</p>

像谭润东这类固执的匠人,始终无法释怀。</p>

因此。</p>

那一刻,谭润东未能克制自己,与工头公然争论起来。幸亏其他同伴劝阻,才未酿成严重冲突,但最终仍是不欢而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