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陈寒:若报章不足以明志,我愿提颅前来相见!(1 / 2)

朱元璋未料到陈寒依旧保持着这种“智慧病症”。他内心不禁有些愠怒:自家的女儿已经与陈寒见过面,二人即将成为夫妇,此时陈寒仍旧像往常一样顶撞于我,此举岂非不孝?</p>

但他此刻并不能直言相向,毕竟看得出陈寒此刻亦是怒气冲冲。</p>

陈寒此言一出,户部侍郎李瑾阳怒不可遏:“陈寒,你胆敢以为这朝堂之上唯你独尊?你这是公然诽谤陛下,单凭此一项罪名,便可诛你九族!”</p>

兵部侍郎方海洋同样厉声反驳:“陈寒,你莫以为现下略有建树,便可以肆意妄为。你以为你所做的事情,全是你一人之力所致吗?”</p>

若非皇朝之荫蔽,尔现今不过凡尘一芥子耳。</p>

bixia对汝之厚爱如斯,汝竟敢对bixia这般大逆不敬。</p>

便是山野黎庶亦知感恩戴德,而汝却是未熟之羊犹存白眼狼性。”</p>

这批文臣学士他处寻不到诋毁陈寒的由头,</p>

如今总算觅得一处得以发泄的对象,</p>

更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辱骂陈寒,实乃痛快淋漓。</p>

陈寒佯装充耳不闻。</p>

朱元璋勃然大怒,高声喝道:“陈寒,你说个明白,朕何以在维持世间的均衡之道上出了岔子?”</p>

陈寒朗声道:“bixia,您心中明镜似的,微臣之意并非扰乱乾坤秩序。</p>

若您亲临鄙人之炼器工坊,亲眼目睹水力驱动的纺纱机与织布机之功效,其速度较人工提升了数百倍有余。</p>

一旦此物广泛应用世间,必将使我大明的棉布产出跃升数阶,此乃铁一般的事实。”</p>

此举之下,无数百姓家园将遭倾覆。</p>

单以松江府为例,便有百万之众赖棉布产业维生。</p>

更何况这普天之下呢?</p>

“松江之棉布自古便是我大明赋税重镇,年年向朝廷纳贡数十万匹,其功绩显赫,现如今,好好一片景象却要因此使之赔尽家财,这便是尔等身为朝廷命官应有的职守么?”</p>

群臣纷言附议,皆道若松江棉布产业受挫,必致大批人失业。</p>

更有官员直指要害:“如今仅凭传言,就说棉布价格即将大跌,百姓便已有人携油桶赴吾工厂自焚,此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p>

你之举动已激起天下百姓之愤慨,你竟仍执迷不悟!”</p>

陈寒厉声反驳:“岂能因区区一二人性命,便阻挠一项关乎万民福祉的新技之推行。</p>

明知此技可惠泽苍生,却只为一人之故停滞不前。</p>

甚至不妨直言,你们中许多人看似在替那位死者鸣不平,不过是借口罢了。</p>

实则你们中有多少人在松江棉布产业链上有所图谋。</p>

一旦我方将棉布售价削减九成之后,受损最深的,正是你们这些人。”</p>

话音甫落,犹如惊雷滚滚,</p>

诸多心中有愧的官员被这一席话震慑得哑口无言。</p>

这样的话,竟也能随口而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