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结局尘埃落定!救灾任务顺利完成!(1 / 2)

夏德润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p>

那七年的经历,使夏松对前途格外看重。</p>

他清楚自己已耽误了七年,不再年轻。</p>

没那么多时间在科举考试中挣扎。</p>

他需要找到一条真正的捷径。</p>

而这条捷径,就是借陈寒之力攀上更高的地位。</p>

他从没想过,陈寒为何要如此助他?</p>

你连个正式的功名都没有,却要我推荐你去做七品官?</p>

难道你就没想到,万一你出了乱子,作为推荐人的我也要受罚吗?</p>

现在看来,夏松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p>

夏荷对此也无可奈何。</p>

更让夏松愤怒的是,过去了整整十天。</p>

这十天,陈寒早出晚归,整天待在工厂里,运用他恢复古代科技的方法。</p>

一点一滴地将小样品还原成庞大的机器。</p>

每次回来,他都会和大家打个招呼。</p>

但对夏松提出的当七品官的要求,陈寒从未提及。</p>

实际上,第三天陈寒没提这事时,</p>

夏家人反而松了口气。</p>

总算没发生让他们难堪的事。</p>

陈寒没有勉强帮忙求官,这让夏家人心情舒畅。</p>

这才是真正的做事人。</p>

表面礼貌,不伤人面子,但是否办事,你自己去感受。</p>

他不会直接说你无耻,不适合做这个官。</p>

所以,夏家人对陈寒并无怨言。</p>

但夏松内心已生芥蒂。</p>

因此,他对陈寒怀恨在心。</p>

为何恨陈寒?</p>

他的意思是,你是我妹夫,</p>

我提出这么个小要求,</p>

你竟然不答应,</p>

还一直拖延。</p>

这是不给我面子。</p>

也因此,埋下了日后陈寒与他之间的一些冲突。</p>

正因为这样,后来在江南之旅时,</p>

夏松给陈寒惹了不少麻烦。</p>

很快,又过去了半年。</p>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春天来临。</p>

陈寒他们在送走最后一批灾民回家后,终于松了口气。</p>

在这半年里,陈寒对灾民关怀备至。</p>

在寒冷的冬天,他拿出纺织厂第一批水力纺织机制作的棉被,为他们保暖。</p>

当然,许多人对此感到惊讶。</p>

先前,人们只知道松江布的质量上乘。</p>

但没想到,陈寒在短短半年内不仅建立了工厂,还生产出了布匹,品质丝毫不逊色于松江布。</p>

虽然图案精细程度略逊一筹,但生产效率却是松江工坊的几十乃至上百倍。</p>

陈寒将纺织厂首批生产的棉布制成棉衣,分发给了灾民们,他们感激不尽。</p>

灾民们直言,从未穿过如此舒适的棉衣,这个在京都的年对他们来说格外安逸。</p>

等到第二年春天,陈寒不仅预备好了粮食种子,还提供了充足的旅费。</p>

同时,他还警告沿途的衙门,若未能妥善安置灾民,监察院的年终考核将给予差评。</p>

这次,他动用了自己的权力直接下达命令。</p>

左都御史詹徽已被免职,目前职位空缺,原副左都御史因与詹徽牵扯不清,儿子丧命后虽未受株连,但也收敛了许多,不敢再与陈寒作对。</p>

甚至许多监察院的工作,他都会先征求陈寒的意见。</p>

于是,监察院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即便有两位左右副都御史,但实际上都听从陈寒的指挥。</p>

陈寒逐渐适应了这个角色,更深入了解了监察院的工作,利用其潜在权力掌控朝廷舆论。</p>

并将这种影响力发挥到极致。</p>

送走灾民后,陈寒他们的工作进展顺利。</p>

首先,张敬斋的修路计划没了工部的阻碍,身为工部一员,他能获取更多详细数据,测量京城的工作变得容易。</p>

有了数据支持,陈寒决定清明节后开始修路。</p>

那时天气渐暖,脱离雨季,水泥干燥快;其次,人们度过春节、元宵和清明等家庭节日,开始积极投入新一年的工作。</p>

这次,陈寒充分尊重灾民意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