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这时还想狡辩。</p>
朱元璋见状立即质问:“你要狡辩,那就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p>
“这上面记载的那个姓王的郎官,是不是你们工部司的人?”</p>
"他的行为是否符合描述呢?"</p>
"苏尚书,你的下属张敬斋在那份文件中描绘的那人,是否有所偏差?"</p>
"只要你能找出一丝反驳的证据!"</p>
"朕便不再追究此事。</p>
"</p>
"否则,身为工部尚书,你这次恐怕会在这件小事上栽跟头。</p>
"</p>
朱元璋的目光落在苏有方身上,后者已是满头冷汗,未及开口。</p>
朱元璋又道:"总有些人自以为在官场上耍些小伎俩就能瞒天过海。</p>
"</p>
"仗着手中的些许权势欺压同僚。</p>
"</p>
"我先声明,我知道你们之间有矛盾,有恩怨,相互争斗,我可以视而不见。</p>
"</p>
"不让你们斗,你们也做不到,但我唯一的要求,是对事不对人。</p>
"</p>
"然而你是苏有方,今日所作何事?"</p>
"明知陈寒的修路计划得到了我的默许。</p>
"</p>
"我要验证他的新材料是否适用于全国。</p>
"</p>
"这种新材料对国家建设意义重大,你却在这种关键问题上玩弄手段,是在挑衅我的权威吗?"</p>
此言一出,工部尚书的退路已被堵死。</p>
詹徽万万没想到,陈寒仅凭这微妙的时机,便将工部尚书扳倒。</p>
他并不清楚,朱元璋拿工部尚书开刀,部分原因是寄予了陈寒发明水泥的巨大期望。</p>
在其他方面,他可以容忍他人对陈寒的打压。</p>
只要他认为这是两人的政治较量,他便不会插手。</p>
但此刻,工部尚书确实触碰了他的底线。</p>
砰的一声...</p>
工部尚书跪倒在地,无奈地辩解。</p>
"陛下,微臣确未管束好下属,但如果说是微臣故意违逆陛下。</p>
"</p>
"那微臣真是百口莫辩。</p>
"</p>
"微臣对陈寒有异议,但绝不敢对陛下有丝毫异议。</p>
"</p>
"此事,关乎何事。</p>
"</p>
"众所周知,工部对筑路之事了如指掌,却被排除在外,心中难免不满。</p>
"</p>
随后,工部尚书望向陈寒,痛心疾首地说,"陈大人,您口口声声说这事影响大明江山的格局。</p>
"</p>
"为何却把最懂工程的我们晾在一边。</p>
"</p>
"若您不信任,岂非暗示陛下多年来看错了我们?"</p>
能在朱元璋身边多年,这些人显然并非等闲之辈。</p>
尤其关乎自身生死,他怎会坐以待毙。</p>
陈寒瞥见他的神色,不禁冷笑:“依你之见,工部必须介入此事?”</p>
“照你所说,工部未参与,便是心中不满。”</p>
苏有方不置可否:“这本就是工部的职责所在,不是吗?”</p>
陈寒反问:“苏大人,修复京师道路,乃是救灾之举,我所用之人皆是灾民,每日仅付二十文薪酬。”</p>
“工部可有此等魄力?”</p>
“这个……”工部尚书再次愣住。</p>
陈寒转向朱元璋和其他文臣,高声质问:“诸位扪心自问,当初强迫本官接手这棘手任务时。”</p>
“你们应知此事费力不讨好,困难重重。”</p>
“但我欣然接受,随后募集大量资金。”</p>
“目的是让百姓在劳动中获取报酬,如此一举两得。”</p>
“其一,朝廷无需单独出资救济灾民。”</p>
“其二,朝廷还能免费获得修路之利。”</p>
陈寒望向朱元璋,拱手施礼:“陛下,这些益处,您是否已经享受到了?”</p>
朱元璋点头:“确实收到了。”</p>
陈寒转对文臣们:“你们自己说,起初无利可图时,你们袖手旁观。”</p>
“对我的救灾行动,你们未曾提供丝毫援助,我毫无怨言。”</p>
“然而当我募集到巨额资金,你们便纷纷出面。”</p>
“有人说我滥用职权。”</p>
“有人说我启用无功名之人。”</p>
“你们究竟意欲何为?难道本官是盲人吗?”</p>
“无非是见有钱可赚,才跳出来罢了。”</p>
“苏大人,本官问你,若这次救灾无此巨款,此时你还站得出吗?”</p>
“你的工部人员,还会这般刁难吗?”</p>
“你敢说你在做这些事时,心中没打这样的算盘?”</p>
陈寒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让苏有方顿时无言以对。</p>
见他沉默,陈寒再次发问:“苏大人,你刚才不是问为何不用你们工部吗?”</p>
“现在给你答案——不信赖!”</p>
“本官的确不信赖你们。”</p>
“一来,新材料由我们主导研发,你们不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