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传闻领兵者是大明的储君,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能有何等本领?凭他的军事力量,操纵战局并非难事。</p>
"殿下,万万不可!"</p>
眼见戈莱王动摇,同为议政大法师的孔元忍不住开口。"殿下,光明军团见我们并未反抗,已放缓进军步伐,这意味着仍有转圜余地,我们仍可尝试寻求和平!"</p>
"何况天朝大国的军队虽令我边境重创,但以我军之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毕竟戈莱是大明的附庸王国,只要我们低头谢罪,大明皇帝定会撤军!"</p>
他的语气温和恳切,甚至带有几分讨好。在孔元看来,大明赋予了戈莱一切,没有大明,戈莱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人,如后世所言,是个不折不扣的忠诚追随者。</p>
"天朝大国以礼义立国,此番确是我们的过界。或许只要献出王都,大明皇帝就会见证我们的诚意,从而宽恕戈莱!"</p>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p>
"放弃王都,你疯了吗?那岂非等同直接投降……"</p>
"大明拒见使者,如何求和……"</p>
"求和才是拯救戈莱的唯一出路……"</p>
"多说无益,先与他们一战再说!"</p>
眼看又要起争论,长久沉默的戈莱武将忽然爆发。</p>
文人负责决策,战场之事还得靠他们这些武者。</p>
"看你们在这争吵不休,吵得我耳根子疼……"</p>
武将不善辞令,他们的声音很快被文人们的宏论淹没。</p>
"哼,此刻关乎存亡,你们竟还在空谈,信不信我令你们全部奔赴前线!"</p>
面对戈莱王的质问,台下的大臣们勇气渐增,顶住压力继续进谏。</p>
"殿下,求和才是正途!"</p>
孔元神色激动,挺身而出。</p>
"奋战至死,我辈宁可站着陨落,也绝不屈膝苟活!"</p>
郑杨更是一步向前,抽出守卫的妖刀,削发明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