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拿着许心素的信来到海坛岛,俞咨皋早就在岸边上等待,他一见王文龙远远的便下马抱拳:</p>
“建阳先生久闻其名,只恨无缘,未得相见,先生的书我也是翻烂了的。”</p>
俞咨皋虽然出生武将世家,但是其父俞大猷乃是一代儒将,俞咨皋从小也受极好的儒家教育,他前半辈子都在做文人,当了武官也是一派儒将秉性。</p>
王文龙拱手笑道:“如何敢当克迈兄夸奖。”</p>
俞咨皋对着自己的营帐一指:“建阳里面请。”</p>
一路上两人谈话,颇为投缘。</p>
俞咨皋还真是王文龙的书迷,他家住福建晋江,在王文龙声名鹊起之时,他就去购买王文龙的书籍,一看之下大为赞叹。俞咨皋说起物理天文、经济航海,都头头是道。</p>
一番寒暄之后,王文龙将许心素的信转交给俞咨皋,转入正题道:“我从叔父许心素处听闻克迈正要捉捕杨六杨七?”</p>
俞咨皋点点头,拆开书信看了两眼,不可置信的望着王文龙:“建阳想要收服杨六杨七为己用?”</p>
福建的海主中通过收服海盗团伙扩张势力的人颇多,俞咨皋求道许心素这里就是想要他出手收复的意思,这并不犯忌讳,王文龙想要收服杨六杨七也没什么好隐瞒的。</p>
俞咨皋颇为难的道:“建阳先生,这杨六杨七都是见利忘义之辈,先生文章中人,只怕难以收服此等凶顽。这许心素,主意有些偏颇呀。”</p>
“这是我自己的主意,”王文龙笑道:“我打算在台湾定居,正需要一支人马护卫安全、经营生意,这杨六杨七原本就是我岳父李旦的手下,我去见见他们,哪怕谈不成,他们也不至于对我怎样,何妨一试?杨六杨七是克迈要剿灭的盗贼,我想收他们为己用,特来与克迈兄通气。”</p>
“这倒是无碍。”俞咨皋心中虽觉得不靠谱,但是见王文龙如此说,他也不好反驳。</p>
杨六杨七这时刚刚落草,还在抢地盘阶段,所烧杀的一些海边村落,其实就是他们竞争者的大本营,这种海盗势力之间的互相火拼,朝廷本来也不太过重视。如果再等几年,杨六杨七真在沿海犯下累累血案,王文龙想要收人就没这么方便了。</p>
现在,只要俞咨皋这里点头,王文龙收人就没有什么阻碍。</p>
俞咨皋稍稍思索便道:“联络相见之日,我拨与建阳两条海船,护卫建阳安全,也当做是我的诚意。”</p>
出一些官兵参与谈判,既能保护王文龙,也更能够让杨六杨七相信朝廷对他们既往不咎。</p>
王文龙感激道:“多谢克迈好意。不若克迈也一同坐船出海,咱们与那杨六杨七去海上相见,当面把条条框框画下来?”</p>
俞咨皋闻言却是摇头,说道:“我不太擅长走海,若是建阳真收服了他们,带他们到海坛来见就是了。”</p>
王文龙愕然,俞咨皋红着脸一番解释,原来他虽然因为父亲的官职而得到指挥佥事的荫官,但此时勋贵极多,荫官子弟想要真正履职,必须要实际参军。</p>
俞咨皋是因为一直科举不中所以才咬牙去考了武举,当武官才短短七年,能当到海坛参将,一是因为他承袭的官职太高,背后自然还少不了父亲的门生故旧相助。</p>
俞咨皋的武举虽然是考的,但他所练的都是武举考试所要求的走马射箭等等陆上本事,走海操舟的能力实在不行,甚至有些晕船。</p>
若真要他到海上浮城去见杨六杨七,多半先要吐的昏天黑地,一点儿官体也不存的。</p>
王文龙闻言无语,堂堂海坛参将居然只有七年军龄,甚至还晕船。</p>
可见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使得沿海倭寇减少后,这福建的海防水平真是直线下降。</p>
怪不得原历史上福建外海直接变成了海主争霸的所在,福建官军还没有许心素、郑芝龙等人的手下能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