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平步青云(2 / 2)

灭元1399 老大河 1349 字 2天前

“萨都剌?此人是……”叶李侧头问向胡祗遹。</p>

“萨都剌啊,此人应该算是高兄同族。”</p>

“哦,这也是回回人?”</p>

江南诸儒,神情略显怪异。</p>

北地汉人已经没人会写诗了吗?却由一个回回人来撑门面?</p>

高克恭脸上略显无奈,“此子自幼聪慧,只是家境贫寒,偏又醉心于诗词书画。可惜啊,仅靠诗词歌赋已经谋不得出身。若能重开科举,金榜之上,当有此子一席之位。”</p>

几位老评委,同时摇头叹息。</p>

只有吴澄冷冷地说道:“若开科举,金榜题名对于江南学子而言,不过探囊取物耳!”</p>

厅堂之内,为之一静。</p>

国朝之所以一直不肯重开科举,最主要的原因是蒙古人尤其是怯薛军出身的蒙古人,长期在朝廷上霸占着绝对的话语权。对于他们来说,领兵打仗不过寻常事,让这些人或是他们的子弟去读四书五经,还不如直接剁了他们。</p>

文武相轻,历朝历代皆是如此。</p>

大唐数百年基业,毁于武将之手,致中原陷于近百年的混乱,更令金瓯自此残缺。这使得故宋极力抑制武将的权势,导致的后果是终宋一朝,再没武将造过反,但也成就了“弱宋”的名声。</p>

占据中原百余年之后,故宋不仅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未能向西拓展一寸土地,反而丢去了半壁江山。</p>

以文抑武,导致大宋对外战争屡屡挫败,虽然在蒙元的铁蹄之下又支撑了五十年,却最终未能逃脱覆亡的命运。</p>

但是,尊崇武力的元朝,就真的比已成历史的大宋更强吗?</p>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论武力论疆域,元朝可谓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若论兴盛的文化,百姓的安宁与幸福,元朝与故宋相比,无异天壤之别。</p>

朝廷不开科举,直接的后果是断了学子的晋升之阶。想要挣得官身,只有如方回这般,极力在上官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以求得举荐的机会。</p>

这也是这场诗会,吸引到江南江北诸多家境贫困、无门无路的学子踊跃参与的最主要原因。</p>

只要有当权者的赏识,便意味着有了跃上高枝的可能。</p>

见厅堂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尴尬,方回靠近叶李说道:“大人,要不召这萨都剌来见见?”</p>

叶李颔首道:“可。”</p>

高克恭大喜,看着方回的眼神中,流露出极为难得的谢意。</p>

吴澄却又开口道:“不如把范梈一起叫来。”</p>

这种机会可不能光给北地学子!其他三位江南的评委,王应麟、胡三省与汪元量同时点头称是。</p>

叶李无奈颔首。</p>

一个江南学子,一个北地文人,两人都是年方十八岁,出身贫寒,身材相当,站在堂前如同一对枯竹。</p>

身着褡护,头戴笠儿的萨都剌,眼深鼻高,脸上带着坦然自若的微笑。</p>

范梈一身泛白葛衫,头扎逍遥巾,眼睑低垂。</p>

“见过诸位师长。”两人同时行礼道。</p>

“免礼!”叶李微微抬手,说道:“两位诗作,字字如玑,可见胸中之丘壑。不知你们可有意进入行省,历练一番?”</p>

两人脸上同时现出难掩的喜色,同时应道:“愿听大人安排。”</p>

(/34449/34449750/10100562.html)</p>

。</p>